基隆市議會今天安排市議員前往台電協和發電廠進行考察。(陳彩玲攝)
基隆市議會今天安排市議員前往台電協和發電廠進行考察。(陳彩玲攝)
基隆市議會今天安排市議員前往台電協和發電廠進行考察。(陳彩玲攝)
基隆市議會今天安排市議員前往台電協和發電廠進行考察。(陳彩玲攝)

台電協和發電廠計畫,將位在基隆市湖海路2座儲油槽改建為「雲端資訊中心」,地方不滿認為,廠區還有閒置空間卻要填海造陸設置天然接收站,要求重新評估土地利用。台電回應,協和電廠面積雖近60公頃,但多山坡地、開發受限,並非堅持填海造陸,而是沒有更好的方案。

台電規畫將基隆協和發電廠改建為第4座天然氣接收站,改採燃燒天然氣發電,並在外木山填海造陸18.6公頃,地方憂心工程會對海洋生態帶來影響,基隆市議會今天安排市議員前往廠區考察。議員陳薇仲提及,位在湖海路2座D、E儲油槽,除役後將變雲端資訊中心,質疑是要和Google比拚資料處理速度嗎?現有的儲槽為何不能使用,一定要填海造陸。

市議員王醒之、張顥瀚則針對廠區空間提出建議,2人認為,協和電廠面積約60公頃,在符合安全距離規範及現有腹地,有機會不需要填海造陸,能進行天然氣卸收,過去環評會提出許多替代方案,也要求廠區內空間必須再檢討,但現在要把儲油槽變成雲端計算中心,真的「讓人傻眼」,並喊話若有空間不該填海造陸,應思考如何有善調配,減少對基隆海洋的威脅。

對此,台電公司專業總工程師林武煌回應,D、E儲油槽無法改為儲氣槽,主要是距離民宅太近,不符合規定145至150米安全距離,加上面積不足,才會計畫設置雲端計算中心,他提及,雲端中心非常耗能,可以利用海水降溫、節省電量,是非常適合的地點,未來不只台電受益,對全國資訊的處理也有幫助。

林武煌指出,廠區雖近60公頃,但多山坡地,屬敏感地形,導致開發受限,閒置空間並不多;台電環保處長溫桓正則說,已把所有替代方案詳細評估過,但都不適合,並非堅持填海造陸,而是沒有更好方案,填海造陸確實會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目前持續進行相關研究,改建也會做好保育及維護,讓生態恢復。

#填海造陸 #台電 #儲油槽 #廠區 #閒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