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恆春藝術家楊宗熏,以素有生態殺手之稱的外來樹種「銀合歡」為主要材料,搭配恆春西台地紅土,塑造以「貓與海洋對話」為主題作品,既是地景藝術、也是涼亭,更成為貓鼻頭公園新地標。

貓鼻頭公園為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分界點,此處有典型海岸侵蝕地形,因位在迎風面岬角上,所以海蝕作用旺盛,是遊客蒞臨墾丁觀賞崩崖、礁柱、海蝕溝、壺穴等海蝕地形極佳的自然地理教室,亦是遠眺大尖石山絕佳地點。

楊宗熏研究砍除銀合歡再利用多年,並致力推廣銀合歡手工創作家具、文創產品等,在2019年台灣燈會時,以2800個啤酒瓶結合銀合歡木料,創造出「恆春風巢」作品而聞名,作品甚至受邀至丹麥展出。

墾管處此次邀請楊宗熏在貓鼻頭公園,以貓的意象為創作主題,利用恆春半島砍除的銀合歡枝條,經過多道防蟲與防腐處理後,拼織出作品內層結構,再以摻合後的紅土覆蓋作品外層,形塑出貓的外形,貓身內部也以銀合歡與紅土做出可供遊客乘涼歇腳長椅。

整個施作過程並考量對當地生態環境衝擊最小的方式進行,避免任何不必要開挖整地,從砍除銀合歡取材加工處理到完工,約歷時2個半月。

作品完成後,吸引許多入園遊客目光,墾管處表示,即日起到貓鼻頭公園與作品拍照打卡並上傳臉書或IG,就可以獲得特色口罩1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銀合歡 #貓鼻頭 #公園 #砍除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