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5月,台灣都會有大量紫斑蝶由南返北部繁殖,但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蝴蝶越冬的生態也跟著減少。導演詹家龍耗時5年、花費數百萬元拍攝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規畫進行校園推廣,將透過公益放映邀請學生到戲院上一堂寶貴的生態課。
2000年開始,詹家龍接下政府委託的生態研究與復育工作,開始積極推動民間紫蝶義工培訓、四處演講與籌辦活動。他表示:「以前我都在跟蝴蝶講話,一直到保育紫班蝶之後,才開始跟人講話,反而讓我理解到要怎麼保護牠。」
為了自己最愛的蝴蝶,詹家龍也從追著蝴蝶的男孩,成為了串聯全台行動的號召者。2007 年,他集眾人之力,推動「國道讓蝶道」保育措施,每年清明前後,國道三號林內路段都會為北返的紫斑蝶設置護欄、必要時還會封閉外側車道,確保紫斑蝶的「返家安全」。
「人類需要與其他物種共存,即使牠們是微小的蝴蝶。」詹家龍表示,與蝶共存的行動,需要讓大眾看見,因此他扛起沈重的攝影設備走進深山,希望捕捉每一幕曾感動他的畫面,因而誕生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
為了捕捉瞬息萬變的生態變化,製作團隊除了耗費大量心力蹲點觀察,也使用4K、1000格高速攝影機捕捉生物細微變化,更動員5000多位義工投入紫斑蝶保育行列,同時也曾意外拍下預期之外的驚喜畫面,像是蝶蛹羽化過程中的顏色變換、蝴蝶也會有「車禍」的場景,每一格都是難以複製的自然奇觀。
「我希望大家發現,原來有蝴蝶,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詹家龍表示,儘管紀錄片已經拍攝完成,後期的製作與上映費用等龐大資金缺口,可能讓《消失的紫斑蝶》無法在大銀幕上讓大眾看見。
為了不讓導演與製作團隊的努力白費,團隊發起《消失的紫斑蝶》紀錄片製作暨校園推廣計畫,希望可以集結大眾力量,在募集第一階段紀錄片的後期製作、以及第二階段海內外發行費用。更多計畫內容可參閱官網:(https://backme.tw/ref/mYD2r/)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