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日前遭披露「1999市民當家熱線」市民陳情電話錄音,未經當事人同意下,被市府提供給第三方廠商AI語音辨識分析,市長柯文哲聲稱有資料治理委員會為民眾把關個資,但60件POC(概念性實證)案僅有1件送審,議員認為,市府把關機制失靈,且未制定個資保護規範就執行,根本先上車後補票。對此,資訊局表示將加強SOP機制。
北市府資訊局啟動「1999導入語音辨識評估專案」及「1999心聲分析規畫專案」挨轟濫用個資。議會財政建設委員會14日開會時,議員林穎孟詢問,兩案是否經由資料治理委員會審議,呂新科解釋,立案時資料治理委員會尚未成立,由智慧城市推動小組召開評估委員會審查,有邀集外部、內部專家,資安與個資面向都有討論,當時認為無疑慮。
議員苗博雅質疑,兩次會議紀錄,沒有看到所有委員討論的正、反意見紀錄,僅知道有些委員評定高分、有些不及格,但是總分還是超過,這叫紀錄?到底市府要先規畫個資利用的審查機制,再來做目的外利用,還是先上車後補票?研考會甚至還在招標1999市民當家熱線數位轉型與個資保護研究,3月第一次流標,4月8日第二次上網招標,「先上車還不補票!」
苗博雅痛批,研考會還在研究怎麼保護市民個資機制、還是有很多疑義,「為什麼這台車就開了?」資訊局根本沒有回頭看過去犯了什麼錯;聲紋是生物特徵資訊,跟指紋、虹膜、DNA一樣無法改變,一但外洩無法補救,痛批執行過於草率。
議員林亮君則質疑,大量POC案在北市場域實驗,有可能涉及台北市民個資,適法性評估根本是零。呂坦言,有以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立案評估針對個資等進行討論,但在細節、深度比較不足。黃郁芬追問,POC案有進入資料治理委員會審查嗎?呂新科坦言,有些案子有、有些沒有,只要委員認為有資安跟個資保護疑慮,會提資料治理委員會。
黃郁芬說,過去議員提出個資疑慮,柯文哲說北市有資料治理委員會,好像北市府會保護好民眾的個資,但實際有非常多委外案子不會進入資料治理委員會,把關機制失靈。
呂新科說,1999話務系統採集聲紋資料無法去識別化,但不會跟個人資料掛鉤,以統計分析去模糊個別識別,轉成文字檔後也會做遮蔽處理,廠商將設備放在話務中心裡,未把資料送出去,當時會議討論認為是在法定職務內才成案。
呂新科指出,由於各界有疑慮,將於4月中排送資料治理委員會確認,未來其他案件,可能採書審方式送入資料治理委員會,或是指派資料治理委員會委員進入智慧城市委員會,加強SOP機制。
資訊局補充,2020年12月資料治理委員會成立至今,有 60件POC案,當中僅有1件「5G智慧桿」案,內容需使用到CCTV,可能會拍到車牌或人臉等個資,認為有個資疑慮,所以送交資料治理委員會審理與解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