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進入第三個月,俄軍更試圖透過改變戰術與增派兵力改變烏東戰局,然而收效甚微,俄烏兩軍戰事持續呈現膠著狀態,進入消耗戰模式,儘管俄方宣稱損失輕微,但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軍事專家施孝瑋指出,面對烏軍掘壕固守頑強抵抗,俄軍已付出高達20~25%的傷亡率。
施孝瑋昨(4月30日)在政論節目《TVBS戰情室》坦言,俄軍雖已將從基輔撤退的多個營級戰術群轉部署至頓巴斯,使當地營級戰術群多達92個,俄軍在德沃爾尼科夫(Alexander Dvornikov)接替戰場總指揮後擁有更完整的指揮體系,且改變戰術,在進攻前以火箭砲或重炮轟炸敵方陣地,削弱烏軍戰力。
然而戰局卻持續僵化,烏軍的負隅頑抗更造成20萬攻烏俄軍20~25%的傷亡,施孝瑋直言「以進攻來說,這是非常高的折損率,對俄軍來說是件很可怕的事」。
施孝瑋也以蘇德戰爭中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舉例,指出當時德軍幾乎將當地蘇軍消耗殆盡,但自己也付出了40%的慘重傷亡,因此施孝瑋直言,在廣闊的烏克蘭平原作戰,若人力與裝備損失過多,將喪失在戰場上的衝量,戰局將會陷入膠著的消耗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