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國青年報》.中青網10日報導,「你看這個老太太舌苔有點膩,是淡紅舌、舌體胖,是氣虛。」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5日與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中醫組專家,針對6名超過一周以上不轉陰患者進行線上會診。會上,專家組通過「辨寒熱、定虛實」,認為溼濁內蘊、正氣不足是患者「陰陽不定」的重要原因,治療應當注意扶正化濁。針對上述患者,新國博方艙醫院中醫組擬定扶正、化濁方,經過兩日服藥後,目前數名患者核酸CT值已明顯上升,1名患者出院。

患者王女士(化名)是新國博方艙醫院的一名無症狀感染者,已入住10餘天,核酸結果始終「陰陽不定」。王女士因此煩惱焦慮,進而失眠、沒胃口,身體的免疫力隨之降低。根據病情特點,專家組在清化辟穢方的基礎上,加上了提升免疫力的藥方,使用兩天後,王女士連續兩次核酸陰性後順利出院。

據新國博方艙醫院中醫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長方邦江介紹,方艙醫院的輕症、無症狀感染者一般5-7日即可康復出院,但目前新國博方艙醫院仍有700餘名患者超過一周不轉陰,部分「長陽」患者甚至超過20天。

針對上述情況,新國博方艙醫院中醫組進行了調研,初步發現患者大多患有免疫性疾病、基礎疾病、過敏性疾病、焦慮失眠或者未接種新冠疫苗等。根據此類患者具有氣虛、溼阻的特點,專家組擬定了具有扶正、化濁功效的藥方。6名典型患者實行「一人一策」服用後,獲得良好效果。張伯禮在會診時肯定了此藥方效果,並表示對於長期不轉陰的患者中醫藥干預能加速轉陰。

新國博方艙醫院總指揮、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表示,新國博方艙醫院對60歲以上老人和15歲以下兒童重點關注,除了服用湯劑外,對於高齡患者開展中醫針灸、敷貼、功法等,對兒童患者開展香囊、敷貼、穴位按摩、中成藥糖漿等兒童容易接受、特色優勢明顯的內服外治中醫療法。

使用中醫藥干預後,在減少轉重率、減少出艙時間等方面顯示出了良好的療效趨勢。對於部分長期未轉陰患者,進行專家會診,實行「一人一策」,服用顆粒劑效果明顯。對於出院患者,也準備了相應的攜帶中藥,供患者居家服用,進一步鞏固康復。

#國博 #方艙醫院 #患者 #轉陰 #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