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呼籲應不限對象,將快篩陽視同確診,但指揮官陳時中點出2個不可行的原因,包含快篩有7~15%偽陽性,且沒確定就隔離,提供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藥品,恐會有行程處分過當、醫療責任歸屬的問題,誰要來負責?對此,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昨(13日)則在臉書批,指揮中心不該為了快篩偽陽性問題,讓絕大多數比例的確診者沒有機會在3至5天內用藥,從而增加89%的中重症住院率。

蔣萬安昨在臉書質疑,目前三類人快篩陽只要經過醫師視訊確認,不需做PCR,就視同確診可以給藥,此時沒有偽陽性的問題; 但一般民眾快篩陽,指揮中心就認為有偽陽性和藥物交互作用的問題,必須先做PCR等結果出來才能給藥,這是什麼雙重標準。

蔣萬安指出,快篩偽陽比例不高,但因PCR量能有限,耗時費力,可能讓大多數人喪失3-5天的投藥黃金期,指揮中心要負責嗎?指揮中心不該為了快篩偽陽性問題,讓絕大多數比例的確診者沒有機會在3至5天內用藥,從而增加89%的中重症住院率。

不只如此,蔣萬安說,藥品交互作用本就可以透過各級醫療院所醫師把關的制度,風險已是大幅降低,而對照因加作PCR而延誤給藥的後果,很可能就是「死亡」,交互作用的藉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這正是歐美權衡利弊後,採取以快篩陽就給藥的決策關鍵。快篩不足已是事實,別讓藥品不足,不能及時投藥變成全民遺憾。

最後,蔣萬安更批,這兩天民眾反映口服特效藥很難拿到,是不是政府根本沒準備足夠藥品?這段期間快篩不足造成的確診黑數問題,至今還沒獲得解決,難道現在我們又將面臨沒有足夠藥品、無法阻止輕症轉中、重症的危機?指揮中心根本沒有超前部署,事後補救也做的零零落落。

#蔣萬安 #快篩 #陳時中 #快篩陽 #偽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