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表示,美國政府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集團(IPEF)未納入台灣,讓先前狂吹台灣應可列名創始會員的大內宣完全破功。外交部竟然還稱白宮宣布前一天告訴媒體台灣不在內,對台是種「尊重」?這是種什麼心態?唾面自乾嗎?

李貴敏指出,政府眼見大內宣破功,改稱雖沒被納入IPEF,但台美將開啟新一輪經貿談判,以及我方可能第二輪加入等等;但這恐怕只是另一波大內宣的前奏曲。殊不知國際經貿組織總是先進先贏。若不能在創始或第一輪加入,讓國內需要率先納入考量或規劃,就等著被侵蝕或任人宰割,甚至淪落到多頭落空的局面。

首先,創始成員在規劃時,自可透過參與讓組織架構傾向於有利創始會員的產業優勢,以趨利避害。日後更可以透過同意權的行使,增加對後加入者的協商談判籌碼。就此,行政機關無論從WTO或CPTPP等的經驗,都深知台灣在後爭逐加入的代價,就是等著妥協入會,或根本入不了會。

李貴敏質疑,路透社既早在3月就引述美方高層透露,沒有考慮把台灣納入IPEF。何必政府卻一再宣稱台美關係堅若磐石,有機會在首輪納入?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為什麼也堅稱有機會加入?外交部長吳釗燮甚至五月初還在立法院答詢時指稱台灣會在裡面。這種預判落差是不專業?自欺欺人?還是刻意隱瞞、誤導民眾?

李貴敏批評,參與WHA與IPEF連續落空,軍購延宕或喊卡,這就是台美關係史上最佳?怎麼會有這種自相矛盾的情形?更別提美國早有政治評論表示,不讓台灣加入是美國不希望讓IPEF成為抗中組織。要真如此,難道只要台灣加入,這個組織就可能被歸類為抗中組織?如是,未來台灣還能期待加入IPEF?還有可能加入CPTPP或其他國際組織嗎?我方在跟美溝通時,到底有沒有點出這些問題?政府是不是該對民眾誠實以對,也好讓民間及時準備與因應?

#IPEF #台灣 #加入 #李貴敏 #大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