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愈多愈多學生讀實驗教育學校,教育部國教署110學年共補助實驗教育學校、機構及各地方政府共83案,協助他們課程研發、教學研習及提升設備設施,各校也妥善運用經費,並結合在地資源與特色,展現豐富的教學品質與成果。
教育部日前公布,105學年實驗教育計畫通過校數及學生數分別是40所、9369人;到了110學年是113所、2萬1667人,5年來增加73校、1.2萬人。110學年實驗教育學生數以國小1.4萬人占64.9%為主,國中5225人占24.1%,高中2375人占11.0%。
以雲林縣山峰國小為例,該校運用當地豐富的自然天然素材,融合納入文化特色的美感教育,帶領孩子進行木工、泥塑、十字繡、竹編及自然染的藝術課程。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同時教導孩子環境保護的理念,課程的成品即為日常生活所用,使孩子的品格與行為在藝術陶冶下能均衡發展。
除了靜態手作課程,山峰國小的四季慶典活動及戲劇,讓孩子以動態方式展演學習成果,四季慶典帶領孩子觀察他們身處的自然環境,並學習在地的文化儀式,同時孩子也幫忙準備特殊的慶典餐餚,體驗每一個節氣的生命奧秘。
台東縣桃源國小結合布農族傳統祭儀「嬰兒祭」發展文化課程,讓學生更親近、理解布農文化。「嬰兒祭」在布農語叫做「 Masuhaulus(戴項鍊季)」,父母在這天為新生兒戴上項鍊,向祖靈祈禱,希望嬰兒像珍珠一樣耀眼,順利長大。
桃源國小與社區共同籌辦嬰兒祭,保留原有儀式並加入闖關活動,讓學習場域更擴展到學校以外,以加深學生與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實現「同村共教養」的理念。
此外,學校也使用衛星地圖,向學生講述布農族祖先從南投到桃源村的遷徙路線與歷史故事,教導學生同理祖先的辛苦、感受祖先的堅韌,學生在課堂上寫下「謝謝祖先跟我們一起走下山,讓我們平安順利到桃源村」,他們透過認識先人的努力,培養感恩的品格。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