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區筍農游璧菁(左)奪下「綠竹筍王」冠軍及「甜筍王」雙冠王大獎,游璧菁表示,很開心有機會奪下大獎。(北市產發局提供/張芷瑜台北傳真)
木柵區筍農游璧菁(左)奪下「綠竹筍王」冠軍及「甜筍王」雙冠王大獎,游璧菁表示,很開心有機會奪下大獎。(北市產發局提供/張芷瑜台北傳真)

新鮮好筍在這裡!第四屆「台北市綠竹筍品質評鑑比賽」頒獎典禮,18日在台北花博農民市集登場,今年多達110位筍農切磋,最後由木柵區筍農游璧菁奪下「綠竹筍王」冠軍及「甜筍王」雙冠王大獎,游璧菁表示,很開心有機會奪下大獎,也分享要在冬天清筍頭,才能種出又漂亮又甜的竹筍。

產發局表示,北市綠竹筍主要產季為6至9月,現在正是品嚐綠竹筍的最佳時節,台北市以木柵、景美、士林、北投、內湖及南港為綠竹筍產區,年平均產量約96萬公斤,今年比賽邀集110位筍農切磋,經評審團目測、觸摸以及儀器檢測等方式,評鑑綠竹筍的外觀、色澤、柔軟度、甜度,選出冠、亞、季軍、甜筍王以及優良獎得主。

獲得亞軍的筍農周懋梁表示,周家在老泉里四代務農,幾乎所有親戚朋友都種植綠竹筍,冬天農閒時會一起整理,農忙採收完也會分享資訊,彼此支援銷售,當初是從電子業轉換跑道務農,並和此次獲得雙冠王大獎的妻子游璧菁一起回家耕種。

為何今年得獎筍農大多來自木柵區,周懋梁說,大家一起改良耕種,種出的品質就會好,且種竹筍是很需要勞力的產業,以筍農主力多在60多歲,甚至70、80歲來說,這區蠻多50多歲的筍農,體力有優勢,不管半夜挖竹筍,挑竹筍或冬天要整理筍子等,如果年紀大就比較難負荷。

游璧菁表示,奪得冠軍的之前也有參賽經驗,但這是第一次得到這麼大的獎,覺得是自己運氣好,而說到種植竹筍的訣竅,她也大方分享,就是冬天整理時清筍頭要清乾淨。

周懋梁解釋,種竹筍像養小孩,要把資源平均分配到每個竹筍上,所以竹園種植比較疏離,除了讓竹子受光面積均勻,也有生長空間不會太擁擠,竹筍才能又大又彎又甜,冬天時就要把竹筍多餘生長點切掉,明年新筍生長才有空間。

周懋梁也感嘆,種竹筍這項產業,新生代沒有人願意接,自己的小孩也都沒興趣,其實蠻可惜的,也許自己還能做十幾二十年,但等體力衰退,如果沒年輕人來接,品質好的綠竹筍恐怕會越來越少。

#綠竹筍 #竹筍 #筍農 #木柵 #游璧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