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背心、亮出刺青的脫線孫女傅晨大方地說,不覺得刺中文名字奇怪,「這我阿公耶,值得驕傲」。(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穿著背心、亮出刺青的脫線孫女傅晨大方地說,不覺得刺中文名字奇怪,「這我阿公耶,值得驕傲」。(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為延續國寶級藝人脫線刻苦耐勞及愛家顧家精神,脫線家族中有7人將脫線藝名親筆簽名字樣刺在手臂上,成為「家族圖騰」。(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為延續國寶級藝人脫線刻苦耐勞及愛家顧家精神,脫線家族中有7人將脫線藝名親筆簽名字樣刺在手臂上,成為「家族圖騰」。(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由脫線拉拔長大的孫子堯堯說,阿公在我心裡是意志堅定的人,我的偶像就是我的阿公。(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由脫線拉拔長大的孫子堯堯說,阿公在我心裡是意志堅定的人,我的偶像就是我的阿公。(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國寶級藝人脫線(陳炳楠)日前辭世並舉辦告別式,為延續他刻苦耐勞及愛家顧家精神,家族7人將脫線藝名親筆簽名字樣刺在手臂上,儼然成為「家族圖騰」。專長刺青的孫子傅均說,這樣隨時回憶阿公,感覺他仍在身邊,另其他居住各地的家人也紛紛打算加入行列,顯示一家人感情深厚。

挽起袖子露出刺青,孫子輩中有6人加入刺青行列、加上脫線兒子陳嘉成共7人。肩負刺青重任的傅均說,手臂上有阿公的名字,能隨時回憶阿公,給自己力量,如同阿公身為家族支柱一樣,延續傳承這種精神。他說,目前已經刺完6隻手臂,「還有幾個正在排隊,還沒有空刺」。

孫女傅晨表示,這輩的孫子們早已發想,刺個代表阿公的東西在身上,但當時只有構想、沒有圖案,阿公走了之後,感覺冥冥中就是現在一定要做這件事,經再度討論後,決定刺上阿公藝名,成為永久的紀念。針對時下年輕人都刺圖案居多,她強調刺中文名不奇怪,「這我阿公耶,值得驕傲」。

脫線的10個孫子中,除了2人在美國、2人住台北,其餘6個孫子幾乎都在台東跟阿公一起長大。加上脫線是出了名的疼孫,平常除了經常給零用錢外,還會接送孫子上下學,甚至在國小新生入學時,脫線也陪著孫子一起伴讀,這些孫子現已20多歲,跟阿公相處了20多年,感情相當深厚。

脫線兒子陳嘉成憶及,爸爸常說「這一生的成就,不是拍多少部電影,養多少隻雞,而是家人都在身邊,這才是他人生最大的圓滿」,他說,把爸爸的藝名刺在手臂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爸爸生前為了這個家努力打拚,雖然是家喻戶曉的藝人,卻儉樸又低調。

孫子堯堯回憶阿公早年帶他前往秀場,「阿公一站上台,都還沒講話,觀眾就開始笑了」總是光鮮亮麗帶來歡樂的阿公,私底下卻是另一個樣子;從西裝筆挺到汗衫短褲,揮別舞台經營牧場事業又虧損負債,「阿公在我心裡是意志堅定的人,我的偶像就是我的阿公」。

#阿公 #脫線 #孫子 #刺青 #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