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加快升息腳步,市場普遍預期9月會再升息3碼,使得美元持續走強衝破110大關,《日經中文網》以「美元走高成為世界經濟的重壓」為題發表文章,分析美元升值的歷史與新興國家的危機互為相關。
報導指出,美國上次發生高通膨是在1980年代,時任聯準會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不顧經濟衰退,採取了激烈的貨幣緊縮政策,結果美元走強和美國利率上升,誘發中南美國家的累積債務危機。
回顧當時美國升息、美元迅速升值,發展中國家的美元債務償還負擔加重,再加上經濟衰退及資源價格下跌,陸續有國家陷入償還困境,這還波及到銀行的資本問題,持續動搖整個80年代的國際金融。
緊接著在1990年代中期,美國為防止通膨升息,引發了墨西哥貨幣危機,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也多是與美元掛鉤的貨幣,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為危機埋下了伏筆。
報導提到,美元升值如今也成為世界經濟的重壓,原因在於,新興國家依賴國外資金,債務不斷膨脹,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新興國家官民的債務截至2022年3月底達到98.6萬億美元,在短短1年裡增加了1成;另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官民債務,截至2020年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7%。
很多新興國家努力改善對外收支和累積外匯儲備,但也引發了危機,比如斯里蘭卡陷入債務違約等,報導警告,隨著美元升值和美國升息時間越長,危機將越嚴重,世界銀行提出示警,強調很多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債務高,在經常收支赤字的雙重作用下,經濟復甦恐進一步放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