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今天獨家報導,截至今年9月底,全台共有350萬劑新冠疫苗過期報銷,佔目前採購疫苗的6.5%,推估浪費約12億元公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這個問題,各國新冠疫苗屆效報廢比例大約是10%。
王必勝表示,根據疾管署同仁蒐集各國資料,包括相關文獻或官方網站公開資料,各國新冠疫苗屆效報廢比例約10%;美國今年7月估計有9000萬劑屆效,而韓國今年8月約500多萬劑屆效,每一個國家都有相關問題,指揮中心絕對不是要浪費公帑。
他強調,指揮中心採購原則是買合格、合用、足夠的疫苗,讓所有想打的人都能夠來打,沒有考慮說買便宜的疫苗,或是打完了再去買新的疫苗,當然會有屆效問題;沒有辦法計算到非常精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這個問題。
王必勝分析屆效相關原因,首先是不同廠牌提供民眾做選擇,當然購買的量就會多一點;第二是隨著疫情演進,有基礎劑、加強劑等,都是隨著國際試驗潮流而製作;另外也分年齡來區分,並不是所有人都打同一種。
他接著表示,疫情比較緩和的時候,施打意願就比較差,但疫情很難推測,還是要準備足夠的輛,盡量勸導民眾打;再來就是新疫苗開發期程無法完全掌控,有了我們就買新的,種種原因都會造成屆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