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府自2019年起陸續在大園、觀音、平鎮與八德區,打造4處原住民族橋下多功能空間,今舉辦聯合啟用典禮,每區橋下空間均有運動場、集會所與停車場等。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將高架橋下空間活化為原民集會場所,盼滿足桃園原住民族人舉辦文化祭儀、休閒運動、集會辦活動等需求。
桃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長林日龍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桃園原住民人口已達7.9萬人,為全台原住民人口第2多的城市,為因應族人和市民戶外空間的使用需求,積極推動橋下空間活化使用,設置休閒運動場、停車場與集會場所,並以景觀花台和圍籬網確保使用安全。
原民局說明,大園台61線橋下的原住民族集會廣場位置緊鄰竹圍漁港、觀音台61線橋下的原住民戶外活動場在工業五路跟玉林路二段交叉路口、平鎮原住民族集會所則在台66線快速道路下,快速路580巷旁、八德則位在國道2號橋下與東勇街交叉處。
鄭文燦表示,4處空間活化工程經費約5239萬元,再加上先前已完工的大溪武嶺橋下空間,桃園共有5處原住民族橋下空間活動場域,滿足族人集會聯誼、休閒運動、舉辦活動與文化祭儀等多元需求,且皆以原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設計,盼讓外界更認識原民文化,落實桃園多元族群共榮願景。
鄭文燦也提到,未來幾年內桃園的原住民族人口數有望超過花蓮縣,成為全台原住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府會持續推動多面向照顧,包括土地回復、建設發展、產業推動、福利守護、教育扶助與文化傳承等面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