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連環爆雷,全球經濟市場壟罩陰霾,國際貨幣基金(IMF)示警,歐美銀行業危機已經導致全球經濟前景惡化,金融穩定所面臨的風險增加,不確定性升高,呼籲必須「保持警戒」。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周日(26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會表示,「全球經濟前景從中期來看仍疲弱不振」。
喬治艾娃指出,從長期的低利率迅速過渡至更高的利率,是對抗通貨膨脹所必需的措施,但從近期一些發達經濟體銀行業的表現可見,此舉也不可避免造成壓力和脆弱型。
美國矽谷銀行及歐洲瑞士信貸等相繼爆雷後,泛起的漣漪仍未平靜,第一共和銀行和德意志因航目前的處境,仍令市場感到憂心。當前的銀行業困境,是寬鬆貨幣政策和長期低利率的調整的最新跡象,升高陣痛轉變為更大經濟災難的風險,喬治艾娃說「同樣明顯的是,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還在上升」。
喬治艾娃表示,政策制定者果斷採取行動,應對金融穩定風險,但隨著經濟壓力持續上升,不確定性很高,必須「保持警戒」。
除了銀行業風險外,疫情和俄烏戰爭的影響預期持續對今年經濟造成壓力,但喬治艾娃強調,最大的威脅可能來自全球央行謹慎的平衡措施,試著在不使經濟停滯的情況下,壓制通膨高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