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20日為客家人重要節日「天穿日」,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在龍潭四方林開庄伯公廟舉行祭天儀式,系列活動包含劇團演出天穿日故事劇,並邀請台北商業大學創意設計與經營研究所,合作開發特色文宣品紙膠帶及養生茶包,透過意涵讓民眾可黏東西、補元氣,傳統文化更貼近年輕族群。
祭天活動現場準備三牲禮,由副市長蘇俊賓擔任主祭。他說,相傳舊時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於是煉五色石補天,客家人為了感念女媧的幫助,天穿日會放下手邊工作,藉此表達客家族群崇敬天地、尊重自然作息的精神,不只有宗教、文化意涵,甚至有生態意涵,水神火神象徵人類對於生態資源過度耗用,帶來氣候變遷臭氧層破洞,五色石則象徵稀有資源,人類應該加重視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災害。
活動也邀請桃園在地犀牛劇團,在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演藝廳演出全新創作的故事劇,吸引800多位學生、市民共同觀賞,了解女媧補天的傳說故事。另客家文化館假日廣場也有蒐集五色石的闖關活動,以寓教於樂方式,將女媧補天故事融入趣味遊戲情境。
台北商業大學創意設計與經營研究所師生,開發文宣品紙膠帶及養生茶包,其中紙膠帶的設計,透過可重複使用的紙膠帶黏補東西,蘊含女媧補天意涵;養生茶包以健康、養生為設計主軸,以天然草本製作而成的五行養生茶包,讓民眾能夠補充元氣、休養生息,體驗傳統的客家天穿日文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