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地緣政治緊張不斷加劇,已開始影響到全球數據流向。《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一度被宣傳為未來海底傳輸網樞紐的中國大陸,今年過後將只會有3條海底電纜鋪設,僅為新加坡計畫海底電纜數的一半;連結中國與世界其它地方的新增海底電纜預期將大幅減少。
海底電纜是網際網路的骨幹,全世界數據傳輸99%靠海底電纜。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TeleGeography的數據,今年將有約14萬公里的海底電纜鋪設完成,是5年前的3倍多。
美國網路巨頭Google公司4月10日宣布一項10億美元計畫,將打造2條連接日本、關島和夏威夷的海底電纜。TeleGeography研究部門主任莫爾丁指出,這項計畫背後是美國與中國間的「海底冷戰」。
自1994年以來,已有15條超過1000公里長、連接中國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海底電纜鋪設使用,這些跨太平洋及其他的海底電纜計劃,是由中國移動等中國公司帶頭進行,有時與美國公司攜手投資。
然而2020年前後,美國政府開始將中國公司排除在電信基礎設施計畫之外。另一方面,美國與亞洲整體之間的數據傳輸需求依舊強勁。目前已有的今年之後電纜鋪設計劃,包括有4條至日本、7條至新加坡。
報導指,海底電纜的鋪設還會影響數據中心坐落位置。美國房地產諮詢公司高緯環球預計,中國在全球數據中心營收占比將由去年的9%,降至2028年的7%,美國占比也將由49%降至38%,但東南亞占比很可能將由9%上升至11%,這歸功於一系列的電纜計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