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世界海洋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海洋資源之目標,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攜手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今(6)日上午無畏風雨相約前往金廈海域211航標附近海域,共同舉辦已邁入第10年的「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為金廈海域增殖放流多達569萬尾魚苗,其中包含吸引民眾瘋狂搶釣的黃魚、鮸魚等高經濟價值魚種,期藉此增裕漁業資源,使金廈海域資源得以永續繁榮。
據了解,金廈兩岸聯合放流活動自2015年起放流84萬尾各類高經濟價值魚苗後,至今累計海上放流魚苗總數已逾1300萬尾,其成效深受當地漁民肯定。如今,兩岸放流邁入第10個年頭,為宣示「兩岸共護一片海」的精神,今年度更擴大辦理,並邀請兩岸釣魚協會、漁民朋友共襄盛舉,以提升大眾對海洋生態保育的關注。
今日一早,我方由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帶領縣府及水試所團隊,與縣議員陳泱瑚、陳錦偉、張雲量、洪鴻斌及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等人,無畏雨勢與風浪一起搭乘金門護漁號,與金門縣釣魚協會、漁船等民間船舶10多艘漁船一同出航,前往金廈海域211航標與廈門市台辦副主任虞聖堅所帶領的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及廈門市釣魚協會會合,在雙方交換贈禮後,開始放流魚苗活動。
金門縣水試所指出,本次放流該所共孵育培苗57萬尾,包含黑鯛5萬尾、黃鰭鯛3萬尾、七星鮸4萬尾、鳳螺20萬顆、成鱟200隻及岸際放流遠海梭子蟹25萬隻;廈門方則放流魚苗512萬尾,包含黃鰭鯛3萬尾、黑鯛3萬尾、赤點石斑魚3萬尾、斜帶髭鯛3萬尾,以及身價不斐、有「海中黃金」之稱的黃魚500萬尾,數百萬魚苗相繼放流入海,永續海洋資源。
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表示,金門與廈門海域是兩岸漁民賴以維生的重要漁場,蘊藏豐富的漁業資源。自2015年8月14日首次舉辦金廈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於兩岸中線檳榔嶼共同進行魚苗放流活動後,金、廈兩地相關部門達成讓聯合放流常態化的共識,推動這項活動長期持續進行,配合每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舉辦共同放流,讓此項活動吸引各界民眾前來參與,並促進兩岸民眾的交流、增進兩岸民眾保護海洋的意識。
李文良也強調,金廈海域相連,海洋生物在海域間移動不受限制,因此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兩岸民眾能享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可利用。除了漁業資源,也希望以此為契機將合作範圍推展,如三棘鱟、中華白海豚的保育等,以達到「兩岸共護一片海」的目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