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6月16日則是世界海龜日,海洋保育署及屏東海生館7日中午野放一隻去年底被拖網漁船捕獲的欖蠵龜,只見海龜骨碌骨碌不到30秒就從沙灘爬到海中,現場發出陣陣歡呼聲,小朋友紛紛向海龜說「bye bye」。
海保署表示,這隻欖蠵龜體長56公分、寬59公分、重21.8公斤,是去年12月30日,在高雄外海遭拖網漁船作業時,隨著漁獲一起被捕捉,經高雄蚵子寮安檢所通報,送至屏東海生館,經過160天悉心治療,目前身體已康復,並且達到野放標準。
野放欖蠵龜活動今日中午11時30分在墾丁後壁湖保育沙灘進行,先由海生館解說海龜的背景故事,讓民眾瞭解海龜擱淺救援在海洋保育工作上的價值及意義,同時向參與活動的小朋友宣導友善海龜及海洋環境的觀念。
從台中前來參加海生館「海洋保育總動員-海龜保育員養成計畫」活動的許小姐說,她們家族親友30多人包了一輛遊覽車,利用端午連假帶小朋友參加海龜保育活動並到墾丁遊玩,主要是想讓小朋友從小培養愛地球環保觀念,這是非常得難的教育,更難得的是能遇到實地野放,因為不是每次都能遇上有海龜要野放,而且天氣非常好,既不熱也沒有遇到大雨落雷,因為有危險性就會取消,實在太幸運了。
海保署表示,若發現擱淺或受傷海龜,為確保自身與動物的安全,勿擅自觸碰移動,並儘快撥打海巡「118」專線,或通報所在縣市海洋保育主管單位,盡可能提供詳細地點、時間並描述海龜狀況,才能讓海保救援網(MARN)專業團隊在最短時間內抵達,以有效提高傷病海龜的存活率,幫助牠們安全重返大海。
海生館人員表示,「海洋保育總動員-海龜保育員養成計畫」結合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科普活動:沈浸式體驗-《龜巡者》,海龜保育與救傷之虛擬體驗活動推廣」,在參觀海生館海龜救傷中心之前,利用1小時的課堂時間,配合「龜巡者」沉浸式情境遊戲課程,了解海龜救傷中的「發現」與「通報」程序,透過課程也能使學生對海洋垃圾汙染環境的議題產生共鳴,今天剛好有實地野放海龜的機會,大家都很開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