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政府推動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目前全台已有1925輛電動大客車,國內大客車保養及維修人力、汽車修護技工及檢驗員面臨轉型。交通部公路局配合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投入1.1億元推動「電動大客車保養及維修人力培訓計畫」,助攻市區客運業者培育維修人力,預計2030年前培訓1170人。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全台共有1925輛電動大客車,配合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的國產電動公車有1876輛,今年底樂觀估計可多掛牌56輛。電動公車每輛造價約1200萬元,約為一般柴油公車的2倍,電巴最高補助每輛車體部分670萬,今年核定縣市政府車輛2080輛,估明年底掛牌上路,目標2030年預計達1萬1700輛。
公路局公路人員訓練所啟動電動大客車保養及維修人力培訓計畫,投入1.1億元經費,全台首創實車教學。一般柴油大客車與電動大客車比較,保養維修方面,柴油大客車保養周期短且項目多,耗材零件多,維修程序繁瑣,目前多仰賴技師經驗查修故障,技師僅需具備汽車維修經驗與基本操作安全知識。
若是電動大客車,保養周期較長且項目較少,耗材零件少,維修程序簡易,且會使用檢測儀器診斷故障,技師需接受電動車專業培訓,提升維修安全性。
公路人員訓練所主任黃松齡指出,此計畫分師培期(2020至2021年)、籌備及試辦期(2022至2024年)及專案執行期(2025至2030年),今年先在南投中部訓練中心建置實習場域、車輛及設備,包含實習用電動大客車、充電樁、三電(電池、電控及電機)示教台、絕緣工具及絕緣裝備等,試辦電動大客車保養及維修人力訓練。
課程內容包括電動大客車基本檢診斷、三電系統檢查與維護、高壓電危害、急救及車輛高壓保護措施及常見車輛故障處理機制等,並導入電池系統檢測示教台、整車故障檢測示教台及研發「電動大客車保養維修技術VR教學系統」,以VR虛擬實境體驗作業感電危害情境。
黃松齡表示,今年試辦3期訓練課程已有15家客運業者派60位維修技工來免費參訓,盼藉試辦經驗與回饋意見精進訓練課程,公路人員訓練所本部及南部訓練中心將於明年建置完成訓練場地,方便客運業修護人員就近參訓。
公路人員訓練所中部訓練中心主任講師葉昶亨說明,國內電動大客車若故障,多送原廠維修,傳統客運維修人員因不熟電動車,擔心高壓電危險,只能做簡易保養,送回原廠檢修時間不定,可能需要1周時間,不過未來保修專業技術下放後,國產電動公車故障就能立即檢修,免等國外零件,可能隔天就可完成檢修。
參與這期培訓的蔣姓學員今年已58歲,從事大客車保修工作40年,近2年接觸電動巴士維修領域。他分享,電巴構造比一般公車簡單,較容易維修,時間比維修傳統大客車少一半,但要具備專業知識,且電動車一直在進化,因此仍參與培訓持續學習。
「維修電動大客車要克服面對高壓電的心理障礙!」蔣姓學員說,第一次維修電動巴士時非常害怕高壓電,一觸電人可能就沒了,不過只要做好安全防護就沒問題。
大客車維修人員業界起薪約35K,較資深的維修師傅可達50至60K,同時也出現缺工問題。蔣姓學員提到,大型車或小車的保養廠都缺人,不僅少子化影響,年輕人可能考量待遇和維修大車工作較粗重,入行意願不高,因此也有維修技師年齡斷層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