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個國家,就不能錯過城中發生的事!
透過解讀日本名城中的重大事件,一次弄懂從建國至今的千年歷史
每座日本城……看起來好像差不多?
一脫離東京大阪等主要都市,對於當地的歷史就有看沒有懂?
遊覽名城時雖然有歷史介紹,但要串連日本千年的歷史卻非常困難?
築城是守衛一國一地的基本,早在日本還沒建國的彌生時代,便有環濠部落證明其發展。而到日本建國之初,更因為捲入百濟與新羅的戰爭,擔心中國來襲,建了九州的「水城」。可以說日本各地的名城,見證了從開國到二戰前的千年史。要了解日本的政治中心如何從關西轉移到關東,又九州大名如何在幕末崛起,就不能錯過發生在名城的那些事。
千早城見證了鎌倉幕府的結束,與戰國亂世的開啟
織田信長實現霸業後,打造了舉世無雙的安土城
清洲會議所在的清州城,看著信長死後,柴田家與豐臣家瓜分領土
大阪是豐臣秀吉的豪華之城,也見證茶茶與秀賴的終結
江戶城在德川幕府的打造下,一躍成為世界性的大都會
佐賀與鹿兒島雙城,孕育了日本西化的兩位關鍵人物
二条城眼見德川慶喜大政奉還心願的破滅
熊本城則見證明治政府與大名之間的內戰衝突
網站「日本史專欄」編輯群之一的孫實秀,是華人中首位完成「日本一百名城」及「日本續一百名城」者,他走訪四十七個都道府縣、古城逾五百座,從大量歷史資料與實際走訪中,擷取最重要的三十座名城與三十二個改變日本歷史的關鍵事件,利用線性歷史,細數日本從建國後到德川幕府大政奉還、明治時代的內戰,甚至二戰為止,日本史上發生了哪些大事。
本書不但有助於讀者了解從鎌倉、室町時代,到戰國亂世、江戶時代的歷史,更幫助讀者在日本各地旅遊時,面對不同城市的文化,輔以古城歷史,深入了解日本城市的特色,添增觀光上的樂趣。
【精彩書摘】
豐臣秀吉討伐北条氏政,平定關東,東北奧羽的戰國大名亦紛紛歸順。放眼日本全土,已沒有大名敢違抗豐臣秀吉的命令。一位平民出身的人,不僅飛躍龍門登上關白這位極人臣之職,更達成統一日本這前無古人的驚人霸業,想必應該心滿意足吧。不過豐臣秀吉的目光,卻早已遠離日本,轉為注視朝鮮。沒錯!豐臣秀吉並不滿足於狹隘的日本,其擴張領土的野心並未停止,他在九州選址興建新城,作為對侵略朝鮮的大本營,一場涉及中日韓三國的大戰旋即上演。
早在一五八七年(天正十五年)平定九州後,豐臣秀吉便寫信予朝鮮的李氏王朝,不但要求朝鮮向日本稱臣,更要協助日本攻打明朝。原本朝鮮對日本就沒有好感,以前曾發生過日本人在朝鮮作亂的惡行,對朝鮮來說,日本形象可說是劣跡斑斑。豐臣秀吉這封信如此傲慢,朝鮮當然會拒絕了。
之後豐臣秀吉派對馬的宗義智與朝鮮交涉,但亦無法說服朝鮮改變初衷。畢竟朝鮮的背後有明朝在撐腰,即便豐臣秀吉真的來犯,也可以向明朝求援,擊退日本。面對豐臣秀吉的橫蠻要求,李氏王朝根本沒放在心上。
豐臣秀吉得知宗義智交涉失敗後,終於被惹怒,決心先平定朝鮮,繼而入侵明朝。為了籌備侵略朝鮮,豐臣秀吉必須在九州建立一個龐大的前線基地。一五九一年(天正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豐臣秀吉公告全國大名,將於翌年春天「入唐」,下令九州大名在肥前的名護屋(佐賀縣唐津市)興建新城,作為對朝鮮的前線基地。
全國第二大城的名護屋城
名護屋與名古屋
名護屋位於肥前松浦郡東北方的一個小灣港,自中世以來一直是松浦氏對外交易的據點之一。據說豐臣秀吉在平定九州時,便計畫尋找合適的土地建城,作為將來侵略明朝的「灘頭堡」。豐臣秀吉在選址時,發現九州名護屋的發音,與故鄉名古屋相同,感覺特別親切。名護屋有一座名為勝男山的地方,豐臣秀吉覺得勝男山這個名字將會為自己帶來好運,於是選址在名護屋建城。
豐臣秀吉一聲令下,諸大名誰敢不從。關於名護屋,最早傳教士佛洛伊斯曾將之評為「極欠缺勞動力的荒野地」,不過當諸大名在十月上旬齊聚名護屋,合力建築這個前線大本營時,當時佐竹義宣的家臣平塚瀧俊,曾驚嘆名護屋當地無論是田野還是山頭皆人聲鼎沸,與昔日佛洛伊斯所說的大相逕庭。
名護屋城由黑田孝高負責規畫,黑田長政、加藤清正、小西行長、寺澤廣高等人擔任普請奉行,負責興建。在動員全國的力量下,僅半年時間便於一五九二年(天正二十年)三月完成,其城郭規模是僅次於大坂城的全國第二大城!
名護屋城座落在波戶岬的小山丘上,為一座建有御殿及五重天守的平山城,城外建設城下町,全國大名則在名護屋城附近建立陣屋。當時派往朝鮮的兵力多達二十萬名;留守的人亦有十萬,總數逾三十萬兵力在名護屋。由於名護屋水源不足,難以維持三十萬人的用量,因此部隊間經常為水源問題爭吵不休。在攻打朝鮮期間,全國諸大名集中在名護屋,名護屋城遂成為當時日本政治經濟的中心。因此吸引許多町職人及商人遷往名護屋城城下町居住,全盛期人口超過十萬人。
名護屋城的陣屋究竟有多少?
豐臣秀吉集結全國大名前來名護屋,諸大名紛紛在名護屋城三公里範圍內建立陣屋,此數量究竟有多少?按《松浦古事記》記載,共有一百零二座大名陣屋。不過根據後人在當地的發掘及確認,陣屋遺跡總數多達一百一十八個,當中有六十五個仍保留部分遺跡構造,而獲日本指定為特別史蹟的陣屋遺跡,共有二十三個。
(本文摘自《從名城讀日本史》/大塊文化 )
【作者簡介】
孫實秀
香港人,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學士畢業,現職傳媒界。
對日本戰國時代、幕末時代及日本城郭有濃厚興趣,喜歡逛日本各地大大小小古跡,曾為此赴日留學發掘當地歷史故事。信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比在象牙塔內鑽研,更喜歡當一個為史跡通山跑的小野孩,亦是一名「攻城師」。遊歷四十七都道府縣,走訪逾三百五十市村町,古跡數目逾五千個,城郭數逾五百座。
二〇一八年先後完成日本城郭協會舉辦的「日本一百名城」及「日本續一百名城」活動。當中「日本續一百名城」活動更以三十三天時間全球第二名完成,是首位同時完成「日本一百名城」及「日本續一百名城」的外國人,被旅遊達人「卡瓦納」封外號為「根本變態」,同時也是網站「日本史專欄」的編輯之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