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
你養的貓基本上是隻非洲野貓(Felis lybica),牠的祖先與人類一起生活經歷了好幾世代─大約有一萬年之久。一般認為在人類開始發展農業後不久,貓咪就成了我們的夥伴,當時人類開始儲存穀物,會引來囓齒動物。而野貓則被那些牠們愛吃的囓齒動物吸引過來,與附近的人連成一氣,人們可能會餵貓剩菜、剩飯,好讓牠們留在身邊繼續壓制鼠輩。這些貓的後代愈來愈社會化,成長過程都和人類待在一起,如此便有安全的繁衍環境。家畜貓和非洲野貓實在太像了,直到二○○三年,前者才被認定是一種獨特的野貓亞種,叫做家貓。
野貓看起來非常像淺沙灰色毛皮、帶條紋的大型虎斑貓─因為這就是牠們原本的模樣。牠們生活在非洲、阿拉伯半島和中東地區,最常於山區現蹤,但也有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等沙漠地區。自從兩者在演化之途上分道揚鑣後,野貓和家貓之間的差異變化相對較少,除了體型約略縮水和多了某些可馴服的特點─有特定的野貓可能是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因為牠們能忍受或喜愛人類及其環境。
另一方面,流浪貓就只是逃家或被遺棄在野外生活的家貓。如果你養的貓每晚都不回家,那就和流浪貓沒兩樣。
大家省省力氣吧,沒有我們,流浪貓也能活得很好,愛貓人士知道了這點應該不太高興。貓一旦獨立求生了,往往會避免與人接觸,不會心甘情願地被觸碰,且重新開始獵食野生動物維生,這通常會帶來生態浩劫。澳洲的一項研究指出,澳洲野貓平均每隻每年殺死五百七十六隻鳥類、哺乳類和爬蟲類動物,而寵物貓則殺死一百一十隻。有許多人試圖控制野貓數量,成效不一。TNR〔Trap-Neuter-Return(誘捕、絕育、放回原地)〕計畫被認為是最人道的方法,但會耗費大量資源,而且對貓隻總數似乎改變甚微。流浪貓的不尋常之處在於,牠們與獨來獨往的野生貓不同,牠們會大量成群生活,有社交互動,因此能夠分享食物、飲水和住所等生活必需,甚至幫助撫養彼此的小貓。儘管如此,家貓、流浪貓和非洲野貓相似程度仍然很高,彼此可以交配繁殖。
(本文摘自《貓主子的科學:喵皇賣萌大小事》/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貓是95.6%的老虎
牠的耳朵能180度旋轉
牠搖晃尾巴表示恐懼與敵意
既萌又傲嬌的喵喵小知識
‧貓咪偷藏第二個鼻子?
‧為什麼貓咪不會放屁(但狗會)?
‧貓咪會感覺到內疚、濃情蜜意、幸福快樂或嫉妒不平嗎?
‧貓咪的舌頭上為何布滿細微的小鉤子?
‧貓咪摔落時總是以腳著地嗎?
‧為什麼貓咪懼怕小黃瓜?
‧貓咪開心或傷心時都會打呼嚕?
‧如何破譯喵皇語錄?
關於毛小孩的逗趣妙知識、科學怪發現和奇事異聞
讓你一次看懂寶貝貓咪,一揭喵星人身體與心靈的祕密
【作者簡介】
史蒂芬.蓋茲(Stefan Gates)
屢獲殊榮的搞怪科學家,嗜好探索潛伏在日常生活背後奇異而迷人的科學。寫過關於食物、狗、貓、昆蟲和屁的書籍,是美食冒險家、BBC電視節目主持人和作家,擅長以機智和清晰的方式解釋奇怪而奇妙的科學。
和他邋遢的獵犬布魯(Blue)一起寫了一本《狗麻吉的科學》(Dogology),並和他臭名昭著的貓賴皮(Cheeky)一起寫了一本《貓主子的科學》(Catology)。
著有《一顆屁的科學》(Fartology)(以六種不同語言出版)等十二本著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