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經常能發現海菜或貝類,不少人會撿回家做菜吃,但小心吃到有毒物質。紐西蘭一名婦女在海邊挖了一些蛤蜊回家吃,豈料過了半小時後,她就出現嘴唇發麻及暈眩等狀況,之後嚴重到全身癱瘓,經過檢查後,才得知是「麻痺性貝毒」導致。

根據外媒報導,來自紐西蘭的泰雅(Kim Taia)近日分享自身經歷,2014年她到小懷西沙灘(Little Waihi)遊玩,發現海灘上有許多「三角斧蛤」(pipi),便撿回家做菜吃,豈料半個小時後,她就感覺嘴唇發麻,泰雅回憶說「麻痺速度非常快,影響到我整張臉,我感到頭暈目眩,嚴重到看不清楚,就像被注射了麻醉劑」。

泰雅的兒子發現後,趕緊報警求助,泰雅抵達醫院做檢查後,並未發現異狀,泰雅的狀況稍有緩解就回家觀察,豈料隔天早上病情加重,她全身麻痺、動彈不得,才又被緊急送往醫院,泰雅提到,「我待在那裡好幾個小時,身體越來越虛弱,呼吸跟著變慢,甚至是難以呼氣,當時覺得自己要死了,而且醫師根本查不出病因」。

直到談及泰雅前晚吃過三角斧蛤,之後就未再進食後,醫師才恍然大悟,進行檢查發現,泰雅的體內含有「麻痺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經過治療後逐漸康復,呼吸也開始穩定,泰雅表示,「我在醫院住了4天,那是一個精疲力竭的過程,在短短 12 小時內,我從健康狀態轉變為癱瘓的患者」。

根據《農業知識入口網》指出,麻痺性貝毒在1957年從阿拉斯加巨型奶油蚌中被發現,之後才陸續從藻類跟有毒貝類中分離出結構類似的毒素,最主要的是蛤蚌毒素,部分螃蟹或貝類等海洋生物,若濾食有毒藻類或細菌,會使毒素累積在體內,再經由食物鏈進入到人體,就會引起呼吸及循環系統的麻痺性中毒現象。

#麻痺性貝毒 #三角斧蛤 #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