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哥倫布與航海探險

一四九三年三月四日

一陣狂風猶如刀刃,劃過一艘小船的索具。東南偏南的風鼓滿船的三角帆,推動著破舊船體,使其乘風破浪,穿越波濤洶湧的東大西洋。三月初並非出海的好時節,尤其此時正值冬季末尾。眾水手心知肚明,往年冬季都不如今年這般嚴酷危險。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周圍的大海,巨浪滔天,一艘又一艘的帆船在此遭逢劫難,不幸葬身海底。幸運的是,妮娜號(Niña) 與嘶吼狂風搏鬥數週之後,終於抵達了家門口。

熙熙攘攘的港口就在前方,近在咫尺。船長面容疲憊,眼睛凹陷,站在船尾甲板上,看著逐漸逼近的市容。他年約四十歲,數十載遠征異域,南抵西非熾熱的赤道海岸,北達冰島與北大西洋冰封寒境,身處浩瀚汪洋,無時無日不暴露於灼熱驕陽與鹽霧之中。他飽經風霜,臉上佈滿皺紋,猶如皮革褶紋。這位船長名稱為何,完全取決於他當時身處何地:在家鄉熱那亞(Genoa),他名叫Cristoforo Colombo或Christoffa Corombo;到了西班牙或葡萄牙,人們稱他Cristóbal Colón。當年博儒之士皆喜愛拉丁語,這位船長的拉丁文名字則是Christophorus Columbus。

自從哥倫布帶領三艘帆船從西班牙安達魯西亞(Andalusia)海岸的帕洛斯(Palos)小港出發以來,已經過了七個月。歲月漫長,期間充滿挑戰,過程驚險萬分。他們先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加那利群島(Canary Islands),途經哥倫布非常熟悉的海域。他先前至少去過一次南方,熟知當地的風向與洋流。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船隻從加那利群島和西非大河帶回珍貴的貨物(和奴隸),愈來愈多人便驅船行駛於這些海上航線。

哥倫布熟稔海洋,習得不少實用的航海技能,故能獲得啟發而有所突破,心想若要往西橫渡大西洋,必須藉助西風。哥倫布深信,只要憑藉風勢,便能迅速抵達亞洲,尋寶致富,而在加那利群島附近,西風長年不斷。

這種航海構想證據薄弱,但哥倫布與一幫水手卻憑藉著它,一舉突破歐洲航海知識的極限,向西航行到未知之境。六週之後,亦即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他們看見了陸地。

他們在加勒比海的巴哈馬群島(Bahamas)或特克斯群島(Turks)和開科斯群島(Caicos)的某處登陸。在後續的三個月裡,哥倫布沿著這個新世界的海岸航行,標記了古巴和伊斯帕紐拉島(Hispaniola,又名海地島﹝Haiti﹞,意為「群山之地」)的海岸線,然後向東,橫渡大西洋後返家。哥倫布確信自己抵達了亞洲海岸。

他當然錯得離譜,但那次航行卻改變了歷史進程。不到數十年,舊世界的疾病將肆虐新世界百姓。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ador)將推翻印加與墨西哥帝國 。美洲財寶將源源不斷流入西班牙國王的金庫,讓國庫充盈,使帝國遂行征服四大洲的宏圖霸業。

當妮娜號蹣跚駛進里斯本(Lisbon)外的雷斯特洛(Restelo)港口時,上述的一切仍在未定之天。一個月之前,哥倫布的船隊在北大西洋的亞速群島(Azores)附近遭遇一場暴風雨,妮娜號便與另一艘倖存的平塔號(Pinta)分開。根據哥倫布的日記,還有一場可怕的風暴,狂暴至極,浪濤千丈,「幾乎把船掀至半空」,妮娜號不得不駛入這個港口避難。此處恰好是塔古斯河(Tagus)的河口,乃是通往葡萄牙里斯本的門戶,而非屬於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與斐迪南國王(Ferdinand)的某座城市。話雖如此,與西班牙的塞維爾(Seville)或巴塞隆納(Barcelona)相比,葡萄牙港口更是位於歐洲的中心,而當時歐洲各國正積極向外擴張。

回顧當年,歐洲列強不斷擴充版圖,里斯本身先士卒,戮力開拓疆域,而無論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受僱於誰,他們皆是開疆拓土的典型代表。哥倫布這位熱那亞水手與其他葡萄牙船員沒兩樣,並非高瞻遠矚之輩,敢於冒險犯難,投身汪洋,與狂風暴雨搏鬥,以及抗衡複雜萬分的洋流;他們實則利益薰心,欲望無底,一路強取豪奪,想著發家致富,最終落得遺臭萬年的地步。

當年的商賈投資者與戮力建設國家的君王攜手合作,哥倫布及其同夥方能出海探索,遠征異域。妮娜號之類的船隻並非憑空出現。此外,船員經驗豐富,得花高價聘僱這些老手,甲板羅列的大砲更是造價高昂,這些也無法憑空出現,需要耗費鉅資。資本家出資襄贊,皇室鼎力相助,雙管齊下,方能水到渠成,一應俱全。唯有商賈投資者才拿得出銀兩去資助探險事業,也只有皇家貴冑方能動用國家權力提供保護傘,保障金融家渴求的壟斷權利。

先前耗費兩個世紀鋪墊,終於締造了這個時代,此時此刻,全球才真正首度融為一體。這種轉變之所以發生,並非著名的探險家冒險犯難,艱苦探索未知疆域,而是種種政經因素交融而成,好比商人手持羽管筆在分類帳上書寫記帳、權勢震天的皇室官員與穩重嚴肅的義大利資本家籌謀大計,以及市面出現信用狀與商業合約。一四九○年代,大量資金湧入市場,原本臨時起意的航海探索旅程,一夕之間便轉變為縱橫四海、遠征異域的宏偉計畫。

【內容簡介】

哥倫布從西班牙啟航,拉開了百年後的「全球化」序幕。

透過征服、交易與婚姻,伊莎貝拉女王用一生見證「國家」的誕生。

從養羊到投資房地產,隨著人們口袋有錢,「資本」也隨之萌芽。

活字版印刷,讓人人買得起書,「知識」不再是少數人的所有物。

火藥,讓城堡高牆不再堅不可摧,更永久改變「戰爭」的型態。

1490至1530年,是歐洲發展的關鍵,不過短短40年,歐洲就擺脫社會紛亂、資源匱乏的泥淖,從當時世界的邊陲,一躍成為歷史的核心,並引領世界往後數百年的發展。這段崛起的歷史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史學博士帕特里克.懷曼,透過詳實的考證,以航海探險家、宗教家、君王、銀行家、商人、印刷師傅、雇傭兵等不同領域、階級的9位關鍵人物的視角,精準還原這段夢想與陰謀、破壞與開創的年代。

時至21世紀,我們的貿易、經濟、文化到生活娛樂,仍處處可見「巨變時代」的影響。這段時期雖然短暫,卻大幅改寫了全球歷史的進程,替近代局勢奠定基礎。唯有了解這段歷史,我們才能從改變中看到機會,從過去中發現未來,成為掌握時代脈動的先行者!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懷曼 Patrick Wyman

南加州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參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及哈佛大學的研討會,研究重心聚焦於貿易、溝通以及羅馬帝國殞落。他自2016年起主持兩個歷史Podcast《羅馬衰亡》(Fall of Rome)和《歷史之潮》(Tides of History),兩者皆佳評如潮,在兩年內超過1200萬次下載。他在節目中致力提供聽眾最新的歷史研究,並結合專業學術,深入淺出地分享過往歷史中大人物與老百姓的故事。

《巨變時代》/  皇冠出版
《巨變時代》/ 皇冠出版
#哥倫布 #航海 #船長 #群島 #加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