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是大陸的特色美食,曾一度風靡台灣,然而不只現代人愛吃,就連古人也對其食材螺螄愛不釋手,甚至吃出一大片考古遺跡。大陸考古團隊在雲南晉寧的古城村遺址中,發現一處大型貝丘,由大量尾部被敲破的螺螄殼堆積而成,且附近出土的文物,也都是古人食用螺螄時的必須器具。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國家文物局在今年2月發布重要考古成果,其中位於雲南晉寧的古城村遺址,從2020年以來的考古發掘,揭露出商代晚期到戰國早中期的文化堆積,發現壕溝、護坡、土坑墓、甕棺葬、房址、灰坑、螺殼坑等重要遺跡,並出土陶器、青銅器、玉器、骨器、石器、木器等文化遺物4000多件。

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是保存完整的商周時期環壕聚落,同時這裡也是一處大型湖濱貝丘遺址,由大量尾部被敲破的螺螄殼,與灰土層交替堆疊形成,面積約4.2萬平方公尺,螺螄殼最厚的地方約有6公尺,且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螺螄殼的大小不一、型態各異。

古城村遺址領隊周然朝推測,這些大量的螺螄殼可能是古人經年累月「吃」出來的,在遺址內還出土了骨錐、魚骨、銅錐等器具,應該是古人享用螺螄肉的「專用道具」;除此之外,還挖掘出大量極具特色的陶器,商代以罐、釜、缽為組合,兩周時期以罐、釜、缽、盤、器座為組合,周然朝表示,這些陶器也極有可能是古人食用螺螄肉所使用的「餐具」。

#螺螄 #螺螄粉 #大陸 #考古 #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