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議題延燒,行政院前副院長杜紫軍昨表示,台灣應考慮全球減碳趨勢,打掉重練提出務實的能源政策規畫;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更直指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蔡政府把國安帶到一個高度危險的狀態,提出改善缺電的解方,就是延役現有核電機組,包括除役機組。
國民黨智庫昨召開「拒絕缺電家園:台灣能源政策總檢討」研討會,杜紫軍指出,台灣去年總發電量2909億度,化石能源占83.3%,再生能源僅占6%,他預估2025年化石能源發電占比仍超過80%,以目前每使用1度電排放0.502公斤二氧化碳,造成企業減碳困難。
他表示,2023年至2026年歐盟即將實施碳邊境措施(關稅),若蔡政府無法發展出低碳發電,台電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成本將轉嫁到企業身上,對台灣產品銷往歐洲形成巨大障礙;杜紫軍強調,台灣屬於孤島型國家,應朝電源分散、安全存量、穩定自主等面向邁進。
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也說,台灣現今因備轉容量不夠,導致供電繃得太緊,一點小出錯就易引發一連串問題,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目標,訂定的能源配比有很大問題,應及早因應產業結構調整致電力需求增加的困境。
清大教授葉宗洸更明確指出,明年起核二、核三廠陸續除役,裝置容量將減少906萬瓩,政府宣稱今年起到2025年,新增的燃氣機組將供應1086萬瓩,數字看起來很美,但前提是三接、四接、五接等天然氣接收站都要蓋好,才有氣可接,不然台灣就是缺電。
葉宗洸認為,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以燃料安全存量來看,煤炭36天、石油150天,天然氣則是7至10天,且在夏天就只剩7天;而最快的解方就是讓除役中以及正在進行服役的6部核電機組能夠延役。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則示警,區域供電失衡造成電網崩潰風險,估計至2025年北部供電缺口將擴大,只要有一個電塔倒塌,北部地區甚至全國就將會大停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