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百家爭鳴,人人都可成為媒體的SNS時代,創作內容不僅要「夠好看」,更要「夠高效率」。日媒《PRESIDENT Online》近日報導就指出,當地年輕世代已連10分鐘的YouTube內容都無耐心看完,吸引目光則是像TikTok般15秒就能看完,而且獲娛樂感的短影音,在日YouTube也一樣,以「30秒至1分鐘」的影片最受歡迎。
始祖TikTok不斷進化
其實,日本影音平台「niconico動畫」過去就流行過「給極為忙碌的人而濃縮的1分鐘短片」,例如將流行歌曲剪接縮短,加上藉重新拼湊而生的滑稽爆笑歌詞,將「短、少、有哏」的精神發揮至極致,但近期當地諸多SNS使用調查中,TikTok已踢下臉書、Instagram等,成為自媒體新星。
TikTok成功處不僅在讓使用者易於發揮的15秒鐘短影音精神,不斷更新操作介面也是吸引的要因,越來越多人關心如何以TikTok創造叫好又叫座、吸睛也吸金的自媒體。甚至最近連臉書都跑來TikTok開闢帳號。
《日經Business》報導,TikTok創造者回顧當年啟業動機時指出,在2011年末,傳達情報的媒體有了巨大變化。由紙媒變手機,人們的溝通方式漸追求時效性、方向性、多元機能、將各類情報傳達出去。TikTok其原型抖音(大陸版)特別強化音樂機能,例如從歌曲的哪裡開始、在哪結束,讓TikTok早期的「對嘴」遊戲更為容易;而順手一滑就是下一部影片,讓常用樂曲接二連三對使用者「洗腦」,這即為日本評論家朝戶太將在網媒《MarkeZine》所表示的「TikTok入坑三大魅力」中的「沉浸化」與「個別化」。
朝戶太將提到的TikTok另一項魅力「創作主導」,是讓人人都可成為創作者,讓許多素人曲最先在TikTok暴紅,就連藝人也趨之若鶩,闢帳號宣傳作品,使用者還能跟藝人「同框」共舞。另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周邊的印、越、泰等國家們對「創作主導」態度積極、精心拍攝出設計舞蹈或笑哏,台灣使用者多用來耍寶、無主題自拍,創作質量仍有努力的空間。
Snapchat進駐日本
搶攻日本短影音市場還有Snapchat,這款由史丹佛大學學生開發的圖片分享軟體,可用於拍照、錄影、撰文和畫圖,並傳送給該APP上好友,這些影音被稱為「快照」(Snaps);過去Snapchat被視作青少年地下的社交APP,但它在日成長快速,已成為與TikTok爭奪王位、用戶數達1.5億的APP。
Snapchat營運者今年3月在日本原宿開設了首間日本辦公室,將積極迎合日本使用者的需要製作相合的內容,該公司日本代表長谷川倫也表示,Snap將直攻日本年輕人(2020年千禧世代)市場,策略上邀集上千名大學生合作,提供AR製作APP「Lens Studio」;Snap另還支援優質國內傳染創造者(Influencer),已選定7人作為「Snap Star」,今後也將繼續在國內發掘更多Snap Star。
LINE加入短影音戰局
短影音熱潮延燒至各有名平台,像Instagram也乘勢推出「Stories」限時動態功能。另外,已是溝通基本配備的「LINE」去年底也加入短影音戰局,將原有的「貼文串」介面重新以短影音創作社群平台「LINE VOOM」面貌登場,與原來的最大不同是可讓LINE互聯好友之外的人,也能看到自己上傳的內容。
日本評論家御田寺圭表示,年輕世代習慣了超高速的短影,恐很難再耐心地欣賞以往的娛樂,例如舞台劇。不過也有人認為,內容的有趣較於時間更為重要,再短的無哏影片,極可能一指就被滑下成為「廢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