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7月1日起至31日在雲嘉舉行「糖的共感記憶特展」,活動地點包括虎尾糖廠、同心公園、新港車站、蒜頭糖廠,1日在虎尾同心公園舉行啟動儀式,虎尾糖廠7月每逢周末有製糖工場導覽,由糖廠員工親自解說。
虎尾糖廠設立迄今116年,每年11月到3月仍出動小火車載運甘蔗榨汁、過濾、蒸發製糖,全台僅剩虎尾、善化糖廠仍在運作,虎尾也是全台唯一還維持以鐵道運輸甘蔗的糖廠。
文資局指出,台灣從荷蘭時期開展糖業貿易並引進甘蔗,日據時期進入現代化生產體系,後來因生產成本高,失去國際市場優勢,製糖產業沒落,但仍在全台留下歷史性的糖業設施,如鐵道、車站、工廠、宿舍、製糖設備。
文資局本月以雲嘉糖業的發展脈絡為主角推出「糖的共感記憶特展」,虎尾糖廠的展覽主題是「因糖而生的文化性資產」,平日不開放的製糖工場在7月的4個周末上午10點開放至12點,由製糖工場工業工程股長周炳宏導覽。
虎尾糖廠對面的同心公園素有台灣最多紀念碑公園稱號,每座紀念碑都有一段糖業故事,例如雙手萬能碑是虎尾糖廠第二工場拆除時所留下的齒輪,日據時期虎尾糖廠第一、第二工場的甘蔗壓榨量全台最高,戰後因外銷市場萎縮,第二工場遂被拆除,這個齒輪見證台灣糖業時代的沒落。
公園內還有一農人拿著一綑甘蔗的雕像,名為「引種南非310種紀念碑」,為紀念1947年從南非引入「N:Co310」甘蔗品種。當時台灣向各國請求蔗種,只有南非共和國回應,提供36株蔗種並試種成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