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政府正在積極防治受騙者前往柬埔寨,如警方在機場舉牌示警、要求人力資源平台下架有疑慮的工作與媒體宣導防詐騙觀念等,雖然這些方法直接且快速,但仍持續發生勸阻後執意前往柬埔寨工作的事件。此方式治標不治本也徒增人力資源成本,應該從被害者「自我欺騙」的行為心理剖析,來防範自身進入人生倫理困局。
個人認為,可以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的克雷頓·埃爾德弗所提出的ERG理論作出解釋,以人本主義需求角度來看,同時擁有「滿足-進展」與「挫折-退縮」的因素,說明人在追求更高層次需求遇到挫折時會對較低層次需求更加重視以補償受挫感,形成受挫補償需求。在受挫補償需求框架成立時,容易使人陷入自我欺騙騙局,即併發自我歸因、錯覺控制、知識幻覺、確證偏誤與過度樂觀自信等一連串常見心理偏誤。
從眾多被害者採訪的說詞來看,大多數是因為經濟困難危及生存需求,內心擁有脫離經濟困境的強烈動機,進而引發受挫補償需求,開始自我歸因,認為經濟困難並不是自己內在能力不足,而是外在不穩定環境所導致的,因此在面對詐騙高薪工作機會時發生錯覺控制,在動機越強時易不合理判斷高薪低門檻工作下所伴隨人生風險,並從特定的資料與訊息做出確證偏誤的分析,輕信詐騙集團所論述柬埔寨高速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必帶來高薪,忽略當地平均薪資所得等客觀因素產生知識幻覺,最後經合理化並過度樂觀看待前往柬埔寨工作以翻轉人生,殊不知到當地才驚覺受騙已經太遲,詐騙集團以生命安全脅迫被害人以「抓交替」的方式才能離開時,面對倫理困局時只能選擇欺騙他人來換取生存需求,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近幾個月來去柬埔寨被詐騙人數持續增加的原因。
因此,為了預防進入難解之人生倫理困局我們要從根本來解決自我欺騙,應從內心調整並強化大眾的「心理韌性」。要如何提升心理韌性我們可以從日常小困難開始培養面對困境時的心態能力,像是在逆境中要從負面心態調整至恢復正常心態的復原力、在面對大小事接踵而來的對抗逆境力,與在逆境中歷練出積極心態變化的創傷後成長發展力,從日常小事開始訓練起,一旦未來遇到重大困時,能擁有較高的心理韌性能讓我們不易產生挫折補償需求,以更加彈性的心態面對逆境,降低人生風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