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川普政府下台只剩不到兩個星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美東時間1月9日,透過美國國務院網站發表聲明,宣布解除美國官員對台灣交流的所有「自我設限」。此舉被許多人都視為台美外交關係的一大躍進,覺得非常振奮人心。但台美關係真的就可以因此「正常化」了嗎?

首先,所謂「美國官員對台交流的自我設限」到底是什麼內容,其實是很模糊、很有政治解釋空間的一個概念。就像「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美台交流規範」也就等於是沒有規範的規範。其實美國海內外各級官員在處理台灣問題的時候,本來就會依照不同的議題和時空環境調整對台交流的方式和距離。

誠如蓬佩奧在國務院聲明所述,這些交流準則是美國政府在過去數十年來,基於不想讓北京不開心的理由,逐漸發展出來的一些行為規範。比如美國國內外的官員在處理台灣問題要用什麼方式、稱呼台灣的時候不能說是台灣一個國家、哪種層級的官員才能訪台、訪台時又要以怎樣的身分、可以談論怎樣的話題等等。更有甚者,連雙橡園裡面能不能升中華民國的國旗都算在美台之間的交流規範裡面。

簡而言之,就是基於美中建交三公報裡面的一中原則,任何可能會挑動到北京敏感神經的事情通通都算在這個規範裡面。那現在美中關係那麼緊張的情況下,蓬佩奧口中雖然叫這些政府官員不必忌諱、以後對台交流就不必理會以往的這些規矩了,底下這些事務官真的能夠照做嗎?

再過不到十天,美國總統就要換人做了。大家都知道,拜登政府對待中國的態度和川普政府相比,絕對溫和得多。雖然美國在川普與中國開始進行貿易戰,並翻出了美中過去十多年來,在各個領域包括國防、科技、經濟等等戰略層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實情況,所以美中之間的關係要回到像川普上任之前那樣相安無事也已經不可能了,但依照民主黨一貫的重內政輕外交、仰仗國際合作解決紛爭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拜登政府也絕對不想像川普團隊那樣跟中國硬碰硬。

在蓬佩奧發表了要取消台美交流自設限制的聲明之後,拜登陣營的官員就向媒體表示,拜登在競選時就已經清楚表明,將會遵循他在任職參議員時投票贊成的《台灣關係法》,落實美國「一個中國」的承諾。拜登就任後也將會繼續支持和平解決兩岸議題的態度,而且美國對台灣必須維持堅定、有原則且跨黨派的支持。拜登團隊對於美台關係往後的態度,在這個回應裡面就已經表現得非常明白了。

馬上就要隨著川普政府一同卸任的蓬佩奧,在這個時間點拋出這個聲明,究竟是真的能替台美關係以及台灣的外交空間帶來什麼實質的改變,還是更大的意義只是貫徹川普政府的反中意識形態,並讓拜登政府接任之後的美中關係更像是一塊燙手山芋?台美關係日後要怎麼走,恐怕還是要看拜登上任之後新國務卿的態度如何。

(作者為口譯工作者)

#規範 #裡面 #拜登 #川普政府 #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