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別庚子鼠年、迎接辛丑牛年到來之際,美國郵政局正式發行了一枚2021年印有華裔核物理科學家吳健雄肖像的新郵票。這是繼在1940年代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登上美國郵票之後,第二位華人上了美國郵票。
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公布之後,由於吳健雄並沒有和楊、李同列其中,立刻引起一些大科學家的不滿。在這個這些人當中,最出名的是在柏克萊時代就認識吳健雄的大物理學家歐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曼哈頓計劃主持人,1963年物理終身成就費米獎得主)。那個時候,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的歐本海默就公開的替吳健雄的沒有得到諾貝爾獎,發出了不平之鳴。吳健雄未能獲得諾貝爾獎,有相當複雜的影響因素,到現在可以了解的就是,那一年瑞典的皇家科學院受到相當大外在的壓力,使得吳健雄不能共同得到那一年的諾貝爾獎。
20世紀60年代,吳健雄又進行了包括雙β衰變實驗在內的系列實驗,這些實驗對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做出了有力的論證。吳健雄一生還發表了100餘篇科學論文,並與袁家騮先生合寫了《實驗物理學方法:原子核物理》,與莫斯科夫斯基合寫了《β衰變》等享譽物理學界的著作。
1958年、1959年、1960年、1964年與1965年,吳健雄數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
吳健雄一生獲得的獎項眾多,榮譽等身。她於1948年被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員,並於1975年成為美國物理學會首位女性會長,並於同年獲得該學會頒發的博納獎(Tom W. Bonner Prize)。1958年,她成為首位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的女性。她於同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於1964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的科姆斯托克物理學獎(Comstock Prize in Physics)。1959年,她獲得了美國大學婦女協會功績獎,並於1962年獲得該協會頒發的年度婦女獎。她於1975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並於1978年成為首任以色列沃爾夫物理學獎(Wolf Prize in Physics)得主。1974年,她被美國工業研究雜誌選為年度科學家。1990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為表彰吳健雄為人類科學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特別將他們發現的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她是首位在世時享此殊榮的科學家。吳健雄於1994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她還於1962年獲得美國富蘭克林學會頒發的魏德瑞爾獎章(John Price Wetherill Medal),於1965年獲得台灣嘉新文化基金會頒發的特殊貢獻獎,並於1991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卜平獎(Pupin Medal)。1986年,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週年之際,她獲得了艾麗絲島獎章(Ellis Island Medal of Honor)。
吳健雄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物理學。她的傑出的成就使她當之無愧地成為擁有「世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原子核物理女王」等美譽的科學巨星。
吳健雄在中央大學求學時就以居禮夫人為她的典範,但她完全沒有想到的是,不到20年後自己則成了「中國的居禮夫人」。由於吳健雄在實驗物理學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她在科學界乃至整個世界都享有至高的榮譽。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吳健雄的哥哥與父母相繼去世。但由於美國政府當時對於公民進入共產主義國家旅行的嚴格限制,她未能回中國參加親人的葬禮。1965年,在訪問香港時,她與叔叔及弟弟重逢。在1972年尼克森訪華後,中美兩國的關係得到了改善,吳健雄得以於1973年回中國訪問。此時,她的叔叔和弟弟已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而身故,而她父母的墳墓也遭到毀壞。她受到周恩來的接見。周恩來親自就上述情況向她致歉。在此次訪問後,吳健雄又多次訪問中國。
晚年的吳健雄常直言不諱。她對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關押黃克孫的親屬以及雷震的行為表示譴責。吳健雄還譴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六四事件中採取的鎮壓政策。
吳健雄於1981年退休,成為榮休教授。她於紐約時間1997年2月16日下午1時許因中風去世,享年84歲。依照她的遺願,她的骨灰於由袁家騮護送至吳健雄幼時就讀的蘇州太倉市瀏河鎮明德學校,長眠於校園中。(完)(作者為美國華人學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