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中國歷史,西方強權才不會誤判中國。受西方思潮影響甚鉅,再經二十多年去中化的台灣,更應精準瞭解中國,才能做出更正確的因應方案。兩岸間才不會相互誤判而受害。
中國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越南的抗法、抗美戰爭。越南統一後,認為自己強大,出兵意圖侵略併吞寮國、柬埔寨。寮國、柬埔寨轉而向中國求援,中國相勸越南,卻屢勸不聽,最後以「懲越」之名出兵。中國不以響亮名號出師,「懲罰」,就是大哥出面,要教訓小弟。
當中國軍隊付出慘痛代價,攻下諒山,可直衝越南首都河內之時,卻一夜撤軍;越南震驚,世界不懂!以西方霸權的行徑,必然直下河內、定城下之盟;然中國為何勝利在望時撤軍?中國只要讓越南明白,征服你不是目的,而是教訓小弟別肆意欺凌弱小,要你臣服,才是重點。
中原政權的中國:大哥心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建立。一九五○年發生了韓戰。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直逼鴨綠江邊。世人爭議,中國參戰否?各方理性分析主客觀因素,得出中國不會也不敢介入的結論。
中共政權甫成立,南邊尚有國民黨殘餘勢力未清除,兵力僅以陸軍為主。更重要的判斷是,蘇聯擔心捲入美俄對抗,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拒絕出兵介入,僅答應中共以糧食或延遲付款換武器,要打,中國自己上戰場。研判諸多不可能介入的因素下,中國卻介入了。中國為什麼參戰?因為大家不認識中原政權的「大哥心態」,是重要原因之一。
明萬曆年間出兵,驅除侵韓日軍;一八九四年清廷,出兵助朝抗日,爆發甲午戰爭;一九五○年出兵過鴨綠江,都應韓方之請出戰。
中原政權大哥心態,就怕人家叫聲:「大哥,幫我吧!」尤其韓戰,除應金日成之請求外,美韓等多國聯軍,直逼鴨綠江邊,也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最後中國參戰了。居然和美國在韓國打了平手,出乎世人意外。
再舉另一個大哥心態的例子。抗戰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顛沛流離,自身難保,只因韓國人喊聲「大哥」,就支撐韓國的流亡政府在重慶。如同中共建政之初,應越共請求,支援抗法一般。
大哥心態,與中共的政權無關,與中原政權基因有關。歷朝歷代到明、清、民國等誰入主中原,誰就會有中原政權的大哥心態。兩岸同文同種,台灣更應了解,更可體會中原政權,重在臣服,不在征服;開口求助,有求必應的大哥心態,我們可以很有智慧地找到雙贏的出路。
中國vs.西方:宣揚國威vs.佔領殖民
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遠到非洲,但沒有佔據一塊地方,成為明朝的殖民地;期間多次弭平多地的動亂,也沒有趁機占地稱王,封官殖民。
西方哥倫布發現所謂新大陸、麥哲倫繞地球一圈,結果南北美洲、菲律賓就變成西方殖民地。
明朝萬曆年間,應朝鮮請求,派兵入韓擊退豐臣秀吉的侵韓,日軍兵敗撤退,明軍也班師回朝。若是西方強權,就會以協助平亂或禦敵之名,派兵之後就賴著不走,當殖民霸主。中國真的不同於西方。
中國vs.西方:萬邦來朝vs.四處征戰;濟弱扶傾vs.強佔掠奪
中西雙方,有著不一樣的發展觀、生存觀。大唐盛世,不是對外派兵用武,征服世界,是以自己的繁榮富庶,吸引世界各地人士來到長安。西方如英國,依恃工業革命後的強大,踩踏全球,建造日不落帝國的殖民世界。一個是歡迎世界各國來中國,一個是以其武力,伸手到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帝國,佔領掠奪。
西方以自己的殖民經驗,認為中國也會像西方,擴張勢力、建立殖民。西方質疑中國的一帶一路,是變相的殖民,符合過往西方殖民的行徑,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本質。但從歷史看,中國不是。從現實看,也不是。(待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