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是國民幸福感的重要核心,而犯罪指標高對幸福生活造成衝擊,而所謂犯罪指標案係指「暴力犯罪」、「竊盜」、「一般恐嚇取財」、「一般傷害」及「詐欺」等與治安直接關係之案類,會讓國民覺得脆弱、容易受害。如何讓國民無憂無懼、自在的生活,成為國家和警政單位努力的目標。

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於2007年6月曾提出一套適合台灣地區的治安與犯罪指標,包含以下幾種政策目標:一、能辨識「治安優先區」,重新分配治安資源。二、能辨識高危險治安人口,預測未來治安走向。三、能全面觀察各級刑事司法機構投入改善治安的過程。四、能長期追蹤台灣治安與犯罪的結果與趨勢。五、能進行跨國比較。

全球最具規模的生活指標數據庫(NUMBEO),近日公布133個國家的犯罪率排名,其中犯罪率最高的國家是委內瑞拉為84.36,而台灣的犯罪率只有15.2,不僅勝過日本第16名,更勝韓國的24名,成為全球第二安全的國家。在歷次評比中,台灣常被歸類為治安安全的國家,其中的人身安全領域,與北歐國家跨國比較,較先進國家丹麥、瑞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年初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公布2020年民眾對警察重點施政作為之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這9年來對警察維護治安滿意度從2010年的48%提升到2020年的80%,上升了32%,而民眾對警察維護治安工作的滿意度也創新高,達到89%;此外,由上述民眾對警察重點施政作為之滿意度提升,及天下、遠見雜誌的調查結果,據顯示民眾的幸福感即由此而來。

根據國立中正大學的治安滿意度調查,有9成的民眾感覺住家附近安全,整體治安滿意度良好,另當問及台灣的民眾或外國人士深夜敢不敢從捷運站走回家,或是去住家附近的公園運動,很高比例之回答都說「敢」,其原因與近年警察大量運用科技打擊犯罪,守護治安包含監視器、車辨系統、無人機、MPolice(警用行動載具)等等,讓民眾產生信心,對實體犯罪防範發揮功效,警察透過高科技確實保障民眾安全,有助於提升警察形象,但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藉由義警、警友、民防、守望相助隊等民力協助警方維護治安,也是促進警民夥伴合作關係的重要橋梁,強化「社會安全網絡」,進而遏止毒品、詐欺、暴力與幫派等犯罪,守護社區安全與健康生活,讓國民享受自由的幸福感!

(作者侯世傑為台北商業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馬士雄為台北商業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治安 #民眾 #犯罪 #警察 #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