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走緩,長達兩個月的三級警戒終於降到二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了一系列的規定,對於餐廳內用、集會活動等都有小規模開放,但是地方政府與連鎖食品業者對此並不買單。
從R0值來看,其實台灣早在6月底7月初就具備降級的條件,卻因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過度保守而沒有降級,一路順延。結果現在地方政府又以清零為由,推出比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更為保守的政策,對服務業等民生產業勢必雪上加霜。
台灣自從去年以來,一直宣稱清零,陳時中一年以來也一直以此為傲,但這是在台灣檢驗能量不足也沒有進行廣篩下的產物,換言之這是迷思。5月疫情爆發後,這種清零的迷思才稍微受到打破,檢驗量和篩檢量才開始上升。在病毒已經造成社區感染的當下,繼續保持清零的迷思是不切實際的。
在陳時中的權威受到挑戰的當下,有志大位的地方首長自然會想挑戰中央政策,所以侯友宜、柯文哲與盧秀燕都會想盡辦法推出加強版的政策,證明自己的能力,提出疫情清零與更保守的防疫政策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這些首長所堅持的清零,就是陳時中製造出來的迷思,結果這些首長一方面要挑戰陳時中,但另一方面又在陳時中的清零迷思下自我受限,豈不自相矛盾?
與其追求不切實際的清零,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維持民眾的基本生活並且兼顧民眾生計,這是各級政府的當務之急。行政院長蘇貞昌這時候應該站出來,解決中央與地方不同調的問題,不要再躲起來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