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講所第三屆於民14年(1925)1月1日開學,約120人,直接採軍隊組織,稱農民自衛軍模範連,受訓時間亦延長至三個月。以上三屆學員,全部從廣東省招考,三屆畢業生人數約400人,畢業後全派往20個不同省份推展農民運動。從第四屆開始,招生範圍擴大至廣西、湖南等地。毛澤東已看清中國農民運動的實質需要,在農業社會中佔絕大多數的農民,就是要有人挺身而出領導抗爭。毛先生乃說服他的弟弟毛澤民,投入農民運動講習所為第五屆的學員。由於毛澤東曾得到過孫中山先生的加持,又受到廖仲凱、汪精衛的賞識,故到農講所第六屆時,國民黨就委派毛澤東為農民講習所所長。這時毛澤東在國民黨內,身兼三要職,第一為代理汪精衛主席為宣傳部長,次為接替廖仲愷為宣傳員講習所所長,三即為此農講所所長。
想想看,中國人口90%以上為一窮二白的農民,而搞革命最重要工作之一即為宣傳,這兩件工作全落在毛澤東手上,當然逐步蓄積了毛氏的能力與聲望。為了擴大辦理農民運動講習,農講所地點亦由東皋大道一號遷至廣州市番禺學宮。招生對象亦由廣東、廣西、湖南三省擴展至全國二十個省。招生人數亦增至約320人,受訓期間亦依毛澤東的建議延長至五個月,而於民15年(1926)10月5日結業。第六屆農講所的教職幹部,除教務主任蕭楚女外,亦全部由黃埔軍校調兼。
毛澤東亦不客氣,全找黃埔軍校內的共黨人士出任,如周恩來、惲代英、張秋人等。廣州市番禺學宮,現在的廣州市地下鐵還設有農講所一站,各位讀者如有興趣不妨前往參觀,就會發現這可不是普通的講習班,而是農民軍幹部訓練所。所謂學宮,是廣州市當年的孔廟;毛澤東真正起家的地方,不是井崗山,也不是延安,而是這個番禺學宮的農民運動講習所。
正如蔣介石的起家,不在南京,也不是重慶,而是在廣州市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農講所第六屆在民15年(1926)夏、秋間辦理的時候,七月九日蔣介石正受命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國民革命軍順利北伐以後,國民黨內部左右兩派因意見不同,搞出個寧(南京)漢(武漢)分裂的局面。
農講所第七屆,乃在國民黨左派中央武漢開張,第七屆農講所的國民黨左派負責人是農民部長鄧演達,而實際主要負責人還是毛澤東。就在農講所第七屆這段期間,即民16年(1927)4月,毛澤東提出了他的經典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份報告不祗在國內,也在國際間奠定了毛氏在中國農民運動中的領導地位。瞿秋白在該書序言中,就稱讚毛澤東為農民運動的王。毛氏曾一再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現代農民運動的星星之火,就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裡面。
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國府著名的學者兼外交家蔣廷黻曾說過,外國學者都奇怪,中國的知識份子,對外國的事情,知道得很深入清楚,但對自己國內的許多事情,尤其許多基本的問題,卻多一無所知。這就難怪注重基層農民問題的毛澤東,要獨領風騷了。毛氏當權以後,不忘要來個下放運動,未嘗不是在糾正中國讀書人重上忽下的傳統病態。
毛澤東來自農村,心懷大志,故一直注意並掌握著佔中國人口90%的農民問題。國民黨左派在武漢另立黨中央,毛氏自然繼續負責在武漢舉辦第七屆農講所。此屆招生約800餘名,學員來自17個省。民16年(1927)3月7日開課,仝年6月18日結業。第七屆農講所,在無形中似已變成了國民黨內,但主要由共黨亦即毛澤東所主持的一個農民軍幹部訓練所。(待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