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1/4)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審核中研院預算。立委林奕華詢及:為何我國大學無法在國際排名獲得傑出表現,廖院長答覆:歐美高等教育並不重視大學排名,尤其是美國!廖院長建議台灣各大學,將國際排名當作「參考」指標就好。

廖院長所說是否為真?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廖院長昨日在立法院的一席「證詞」,尤其是因為他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系主任(2012-2016)、生物工程系系主任(2015-2016),是以,自昨日午前開始,其上述「證詞」,即陸續成為各媒體的教育焦點要聞。然如此的「證詞」誤導,對台灣已然瀕臨崩壞的高等教育發展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謹以廖院長所曾任職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為例,進入該校官網,即可看見首頁第一列「About 」(關於)裡,顯示的「Rankings」(各項排名)選單。進入後,則又可清楚覽閱,依年度順序編列的全部8項排名,其中,《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排名結果,係發佈於2010年,也就是廖院長仍任教於該校之時(1997-2016)。

倘若,廖院長所言:「歐美高等教育並不重視大學排名,尤其是美國」為真?則何以「排名」研究,會是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重點項目!

廖院長在立委范雲的催促下,啟動了中研院外文名稱是否更改的討論。他同時曾於上(10)月4日表示:在國際上,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中研院的外文名稱是什麼!」這豈可能是個事實?如果是,則試問:近百年來的外國學者,究竟是如何與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進行聯繫的!?難道他們是查閱中文?用中文撰寫、輸入?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院長 #美國 #排名 #中研院 #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