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自2011年台灣禁止311日本福島五縣食品輸入政策,蔡英文考量到1月9日選情下未對外公開同意態度,但在去年12月18日公投,反萊豬進口未能通過,以及中國大陸在去年申請加入CPTPP後,非常可能在今年1到3月間同意輸入。
雖然2017年公投民意展現反對日本核食進口,但在2年效力期間過後,其實在去年底一些特定媒體和民進黨立委便替核食進口在鋪路、吶喊,連經濟部王美花也勸國人不要用核食一詞。不過對此國內相關學者專家仍有不同看法,而且民意排斥力量仍龐大,政府當下會有如此急迫壓力,除了日本贈台灣420.4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因素外,不能否認和整個大國角力下的亞太與印太戰略有一定關係。因為在兩岸關係冰封下,美日已經成了蔡政府自救與自保下的浮木,在此情形下最好又能昭公信做法,不是政府說了算,而是透過全國性食安會議,訂定出讓人民可依據的進口標準,而非再把萊豬那套進口但可以不吃說詞拿來愚民洗腦。
到目前台灣同意萊豬進口,而且也對美方開出的諸多條件滿足下,可能許多勞工在日常打拚中,都感受不到自由貿易下的互惠在己身消費和薪資中,甚至有空頭支票感受,那《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源自於美國發起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川普總統任內考量到國內就業問題選擇退出,隨後由日本主導,這是蔡英文會同意核食進口下的輸誠表態,而且到現在新加坡和紐西蘭都表態兩岸都加入,當然中國要加入更得面對諸多開放與改革。
反觀台灣,請問政府有全盤估算加入CPTPP後對不同產業的衝擊嗎?假如兩岸都入此一協定,我們還可用政治考量去限制中國諸多產品嗎?例如愛奇藝或影音作品,又或者經過檢驗沒有國安或資訊外洩的電子產品。
CPTPP主要目標是排除國家間的關稅障礙,在自由經濟和比較利益下,可讓有競爭力產品暢銷於他國,受惠於當地人民,可是以台灣小農經濟為主,生產成本自然高,就算產品優於東南亞或中國,但在每個國家國民所得不同,真能有助於外銷市場嗎?而且一旦CPTPP要求廢除的壁壘除了關稅外,也把勞工權益也納入,那台灣目前仍有一些歧視法令與人為壓抑的酬勞,還能繼續維持下去嗎,又會不會造成產業與社會上的大問題,因為光是家事移工的勞動條件若要與國內勞工相同,可能老人便得陷入家人無力負擔,孤獨的自生自滅的危機。
CPTPP能讓你我收入改善,貧富差距不再惡化,還是蔡政府的服貿與關貿,才是遠比日本核食吞下肚更大的未知變數。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