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主義襲擊迫使美國大幅度調整其全球戰略,為中國的發展和中美關係的穩定創造了一個「戰略機遇期」。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俄烏軍事衝突再度衝擊歐洲乃至全球的國際關係格局。坊間有輿論認為烏克蘭戰爭是上天送給中國的又一個「戰略機遇」。對中美關係而言,俄烏衝突果真是又一個「9.11」嗎?

必須看到「9.11」恐襲和俄烏戰爭雖然都可以說是國際關係中的「黑天鵝」事件,但就其性質和影響而言仍有著很大的區別。「9.11」 恐襲是非國家行為者用非傳統手段對一個超級大國發動的的攻擊;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 則是更為傳統的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衝突。以「9.11」 為發端的所謂反恐戰爭在全球範圍內持續二十多年,迄今仍未結束。雖然美國參聯會主席密利預測烏克蘭戰爭也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但是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跡象來證明這一點。此外「9.11」恐襲對美國本土造成史無前例的傷亡,而烏克蘭戰爭對美國安全並不構成直接的威脅。最重要的是中國對這兩個事件的態度和站位有著重大區別。「9.11」恐襲後,中國在第一時間旗幟鮮明地反對恐怖主義,廣義上和美國處於同一戰線;而俄烏衝突發生後,以美方的立場來看,中國是站在了美國和西方的對立面。

烏克蘭戰爭確實給中美關係帶來了一些益處。俄烏衝突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美國的戰略注意力,打亂了美國在亞太地區針對中國的戰略部署。例如本來計劃於2月出爐的拜登政府第一個國家安全戰略不得不進行修改而推遲發佈。美國和東協的峰會也被無限期推遲。衝突爆發後,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有求於華,兩國高層對話溝通明顯增加。3月18日中美領導人舉行第二次視頻會晤,再次重申對華 「四不一無意,」 以穩定中美關係。由於忙於處理俄烏衝突,美國針對中國的舉措有所收斂,對華壓力略為減少。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也凸顯中國在外交上的「溫和」。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美國一些高官承認,中國並沒有像俄羅斯那樣,「入侵」其鄰國。烏克蘭戰爭對削弱美歐在對華問題上的「同盟戰略」 或許也有一定幫助,因為對歐洲國家來說,烏克蘭戰爭表明俄羅斯,而不是中國,才是更現實的威脅。

另一方面,俄烏衝突給中美關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由於中國沒有像「9.11」恐襲發生後那樣明確站隊,美國和西方以中方一貫強調的國家主權原則為由,要求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和俄羅斯切割的壓力不斷增大。美國國內的一些反華勢力也乘機拿 「上不封頂」的中俄關係做文章,試圖把中國打成俄羅斯的 「幫兇」,將俄羅斯的「賬」算到中國的頭上。烏克蘭戰爭更引起美國朝野在台灣問題上的集體抓狂,擔憂中國大陸會利用美國忙於應付俄烏衝突,但卻明確拒絕出兵烏克蘭的形勢在台海如法炮製,陷美國於兩線作戰之困境。於是拜登政府的挺台動作接連不斷,美國國會的保台法案層出不窮。更為關鍵的是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的中美互動並沒有改變美國對華的基本戰略認知。對美國戰略界而言,俄羅斯或許是美國當前的「燃眉之敵」(clear and present danger),但是中國仍然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 和「決定性挑戰」(pacing challenge)」。

因此總體來看,烏克蘭戰爭並不是另一個「9.11」 它可能會給中美關係帶來一些短期和戰術上的好處,但是不會導致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性改變。相反由於雙方在對俄問題上的立場南轅北轍,處理不好還會加劇中美關係的敵對和緊張。「9.11」 之後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明顯從亞太轉移到了中東,而目前並沒有跡象表明烏克蘭戰爭會使美國的戰略重點從「印太」轉移到歐洲,除非俄羅斯鐵了心要將戰火燒到烏克蘭以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從現在的情形看,俄羅斯沒有實力,也沒有意願怎麼做。如是觀之,套用一句股市的術語,烏克蘭戰爭對中美關係而言可以說是「短多長空」。

上述分析如果可以成立的話,邏輯上中國在外交上應該更加積極 「有所作為」,推動烏克蘭戰事早日結束。俄烏戰端發生不久,我在「海看」 評論中就提出中方可以主動提出斡旋調停俄烏衝突。俄烏軍事衝突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筆者認為當時提出的這一建議並沒有過時。首先,國際社會要求中國出面調停俄烏衝突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息過。烏克蘭外長在和中國外長王毅的兩次通話中都希望中方能夠居間調停,為停火止戰發揮重要作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只有中國才能調停俄烏衝突。王毅外長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也首度鬆口,表示願意在需要的時候和國際社會一道開展必要的斡旋。目前俄烏談判陷於僵局。事實證明,土耳其,以色列這樣的國家其體量和影響均不足以承擔調停的重任。中方若有意出面斡旋,此其時也。其次,中國駐聯合國代表日前表示盡早在烏克蘭停火止戰,是國際社會的迫切期待,也是中方強烈願望。中國國內的主流輿論認為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直在「拱火」 是推動俄烏衝突不斷升級,久拖不決的幕後黑手,其目的在於從中漁利,強化美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若然,那麼中方出手調停衝突,促成交戰雙方早日停火止戰,正是挫敗美國這一戰略圖謀的最佳途徑。

再次,中方此時出面調停俄烏衝突,不僅符合烏克蘭的利益,也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一個多月來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清楚表明,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傾力向烏克蘭提供軍事經濟援助的情況下,俄羅斯很難在短期內完全實現其預定戰略目標。如戰事像密利所說的那樣拖上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烏克蘭很可能成為第二個「阿富汗,」 在經濟和政治上重創俄羅斯;而中國作為俄羅斯的最重要戰略夥伴也勢必將受到拖累。因此中方提出調停俄烏衝突,也是為俄羅斯提供一個見好就收,止損扭虧的台階。第四,中方出面調停俄烏衝突也有利於化解美方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對中方的誤解和誤判(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對美國反華強硬派利用烏克蘭問題加強對華遏制,讓中國為俄羅斯 「背鍋」的圖謀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當中國成為俄烏衝突「公正的調停人」(honest broker)的時候,所有那些認為中方「事先知情,」 「事後默認,」 「坐山觀虎鬥」的流言都將不攻自破。最後,中方更為積極主動地斡旋調停俄烏衝突將有利於樹立中國作為「和平締造者」的新型大國形象,也是用實際行動跨越「非敵即友的陣營對立」,防止冷戰思潮回潮,避免各種全球性危機最具說服力的例證。(作者為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美國 #中國 #俄烏衝突 #俄羅斯 #烏克蘭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