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針對藝人郭彥均「很多孩子走了」的臉書貼文表示,這種不實謠言,內容相近類似,有明顯操作痕跡,非常不法、不宜,引起社會恐慌大可不必,會究責查辦。此論一出,輿論炸鍋,不僅國民黨團立委到刑事局「自首」散布假消息,韓國瑜也發文痛批「生命的重量,難道是可以量化的嗎?」、質疑「很多是幾個?」的網友「根本不配稱之為人」;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說看不出郭彥均PO文有哪裡煽動、造假,他更標註「今天你不說話,明天你說不了話」;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更表示願意提供郭彥均義務律師團,捍衛言論自由。

或許蘇貞昌是想對「很多孩子走了」的疫情危機進行處理,但此議題本就是可能引發社會眾怒的焦點,要拆解炸彈前,應確實觀察輿論走向及研判各式發言可能導致的後果。很明顯的,蘇的回應仍是受限在意識形態與選舉思維的框架中,以為用「究辦假訊息」、「認知作戰」便能夠堵住悠悠之口,並為此議題定調,同時鞏固綠軍基本盤,孰料反而引發在野集結並展開更嚴厲的批評。

坦白說,蘇揆的回應太過淺碟,畢竟「孩子」絕對會是社會大眾關心的核心議題,他們相當比例未施打疫苗,只能以肉身對抗病毒,光想到此,便會讓人鼻酸;作為行政院長、同時身為「阿公」的蘇貞昌,面對這焦點話題,若能從「阿公」的角度發表看法,以憐憫的觀點來慨嘆政府做的不夠並承諾限期補強的話,不是立馬就能抵銷側翼胡亂出征所引發的社會惡感,凸顯官員好歹應展現的擔當和同理心?

照理說,針對蘇貞昌強硬論述導致的社會輿論譁然,總統蔡英文早就應該以女性「暖心且願意傾聽」的特質,來為此所造成的衝擊在第一時間緩頰,但不管是臉書或IG,從蘇揆28日上午發言後至29日下午,都沒見到她有社群貼文或公開論述來針對蘇揆的強硬表態說幾句話,只有提到李秉穎醫師在podcast的內容;畢竟她的社群媒體在27日已貼出5~11歲兒童疫苗開始接種,「一起把孩子照顧好」的文章,想凸顯對孩子的關心,卻又在蘇揆法辦郭彥均的風暴產生後,該快速明確表態時又吝於表態,無怪乎臉書都被「很多孩子走了」的留言灌爆,民眾反而更會質疑她在社群上關心孩子的文章難道只是形式與過場?

相對於蔡的低調,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雖點到生命的喪失令人惋惜,但仍循著蘇揆的定調,宣稱散播不實訊息最重可罰新台幣300萬元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似乎想藉此議題來重塑權威,並轉移近期指揮中心被民眾質疑的焦點,進一步控制對防疫的批評,設立停損點。

畢竟現今台灣本土疫情仍在高原期,指揮中心號稱的「超前部署」被諷為「超淺部署」,作為台北或桃園市長民進黨可能參選人的阿中,更陷防疫不利的泥淖,若疫情未消就貿然參選便可能成為綠營破口,面對這些限制,他若無法找到反守為攻的切入點,直轄市長這嘴上肉都可能被黨內競爭對手夾走,情何以堪?是以搭著蘇揆這波攻勢力圖反轉,當然是理性盤算。

但問題是,面臨這最單純「孩子為王、人性關懷」的話題,民眾期待的是政府積極面對問題並加以解決,但卻看到蘇揆嚴厲批評、總統低調、阿中想藉以翻轉劣勢,這番景況,還真難將「愛孩子」與他們聯想在一起呢!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蘇揆 #郭彥均 #議題 #孩子 #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