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變數難料、蔡政府則宣稱開始趨緩下,原本受到影響而緩下腳步的年底選舉,也隨之逐漸恢復熱度;目前在最重要的六都方面,朝野兩大黨都還有不同的拼圖待解,其中民進黨在雙北兩大直轄市長的提名仍難確定,剛確定的桃園市長提名也陷入空前爭議。儘管民進黨現在正處於黨政經一把抓的全盛期,但對於傳統上相對非強勢的北部三都,主導提名大權的黨主席蔡英文,在其總統任期結束還剩一年半時,她的思考與布局深受矚目。

必須安插真正的自己人

此時起碼有三個面向值得進一步觀察:其一是蔡英文不僅締造台灣總統大選史上得票數的天花板,而且創下總統第二任期民調聲望迄今不墜的紀錄;現在她又以直接徵召取代黨內初選,因此遭批其執意沒收黨內民主,大搞黨內獨裁,就是為了鞏固自己在黨內的權力。

問題是,在蔡英文主導下的民進黨完全執政,各種扼殺言論自由、豢養網軍,以威權獨霸壓制民主多元、輾壓媒體、國會等例子不勝枚舉,而且在黨內她早已是號令綠營、莫敢不從的絕對強人。但蔡英文如今已無法再連任,她又何須繼續「獨裁」?可見蔡英文的目的不僅是要力保任期最後不跛腳,更要使其屬意的人上位,自己能夠安全下莊,甚至未來幾年內仍能對民進黨的運作與路線有所影響。這些目標或期望都需要「自己人」才能完成。

其二,雖然朝野政黨都了解,2022地方大選與2024總統、國會大選,兩者有著微妙的關係,對民進黨來說尤其重要,不僅是想繼續執政,而且這兩項大選更是黨內中生代與青壯代全面接班的關鍵階段。所以不只蔡英文有其盤算,黨內各派系乃至中壯代要角,也都會有各自的想法。從2022到2024這兩場大選,其實也將是民進黨內派系內鬥最凶,對外整合戰力最亂的時候。民進黨是否還能再一次保持戰鬥力,團結對外呢?

和2018選舉相比,2022選舉已沒有「韓流」的異軍突起,加上現在又有民眾黨分食泛藍選票,而且民進黨的民調也不像當時那麼慘,看來民進黨這次似乎極可能拿回更多的地方政權。問題是根據最新民調,蔡英文總統的聲望已經連續3個月支持度低於50%,顯示蔡政府一向引以為傲的防疫表現已成過去,連帶使得以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華麗轉身」參選台北市長的美夢為之卡關,甚至破局!

壓制賴清德的用意明顯

其三,同樣是「沒有2022,就沒有2024」,藍軍是明著喊,綠營則是暗著來,而暗著來絕對比明著喊更凶險、更較勁。民進黨的五大領導要角其實都已或明或暗、敵友自知地就位。蔡英文當然是發動機的軸心:一直準備卻還上不了位的「大阿哥」鄭文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備胎黑馬」陳建仁,這三人組防堵的正是若隱若現的「獨派金孫」賴清德;最後第五人則是與英系亦敵亦友、維持恐怖平衡、互相利用的最長任期閣揆蘇貞昌。

2019年3月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爆發「蔡賴之爭」,當時英系結合蘇系等各派系合縱連橫,硬是透過中執會將黨內初選民調一延再延,並修改民調方式,最終讓蔡英文取得競選總統連任的門票,期間不僅讓全台灣都見識到網軍扭轉勝敗的神功,更讓「苦主」賴清德有刻骨銘心之痛,也讓蔡英文深刻了解,要成事取勝必須要有真正的「自己人」。

無論是名不正言不順、突然被徵召空降參選桃園市的林智堅,或是窘態已露、民調落後的陳時中,如今都成了被下的棋子,蔡英文和以她為尊的民進黨英系成員,在為黨求勝之外,想的更多的是為派系結盟關係更密切、更聽話的戰友。至於這樣的布局是否會因私害公,導致派系超越了黨,派系治國習以為常,利益好處為派系與少數人獨享,那就心照不宣了。

年底選戰在即,蔡英文聯手鄭文燦、林智堅,除了派系考量,以鄭文燦壓制賴清德的用意明顯,至於陳時中是否還是在英系的挾持下硬是上陣,仍待觀察;這些布局是否會造成黨內派系新一波的內鬥與廝殺,甚至連帶危及2024的總統與立委大選,更是變數與考驗。

#民進黨 #蔡英文 #黨內 #派系 #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