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選對的人,交對的朋友。」民進黨選對會10日確定徵召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陳時中表示「責任來,我就扛」,不過就當前綜合情勢而言,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有三個不對。

一、 時間不對。

台灣新冠疫情到現在,每天還新增幾萬人確診,死亡人數也還在上百人之間,也就是疫情危機還在不穩定地發展中。身為衛福部長及防疫指揮官,在此時間之下,竟然放著疫情的危疑不定,要投入台北市長選戰,這實在是令人氣憤與不滿。

民進黨一味地力推陳時中參選,說穿了,完全是蔡英文主席的主意,而陳時中會被蔡主席青睞賦予參選大任,其實與陳貫徹保障國產疫苗上市應該不無關係。而陳時中唯命是從地處理防疫事件,也深得主子的關愛與照顧。因而在防疫期間就時不時有陳要參選台北市長的傳聞與暗示,陳也假意說沒這回事,完全以防疫為第一優先。

如今看來是,以防疫優先作為暗地醞釀與積蓄參選實力的假仙姿態,掩護陳時中暗度陳倉參選到底。恐怕未來即能證明時間不對的時候,硬推陳時中參選是大錯特錯的事。民進黨如果執意做下去,4個多月之後,就知道台北市民不是天龍國的盲民,而是有眼可以識泰山的清者。

二、 責任不對。

民進黨選對會力推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陳說「責任來,我就扛」,一付他是民進黨台北市長選戰的救世主,沒有他就搞不定了。其實陳時中當前最需要扛起來的責任是疫情管控,確診數還是居高不下,死亡人數也還盤旋在百來人之間,這種疫情危機還在發展中,而這個防控疫情的重責大任才是陳時中必須扛的責任,但陳似乎裝作不知道,令人訝然、氣結。

民進黨選擇在這個時候,讓陳時中來參選台北市長,其實是想藉此轉移疫情管控不力的壓力,藉機宣告疫情已穩定,陳時中在大功告成之時功成身退,再扛起重任,參選台北市長。這是以退為進的積極騙術企圖蒙混過關的手法,此法不可取,民進黨卻敢冒然一試,背後的源由值得探究。

三、講話不對。

陳時中被民進黨徵召參選台北市長,被國民黨參選人蔣萬安批是「中華民國防疫史上第一位落跑的指揮官」,近日陳時中受訪時表示,他所從事的職務都「沒有任期」,進入政務官的體系是自由業,依長官的需要及自身能力做安排,隨時可以來也隨時可以走。此話一出,引來在野黨的撻伐和譴責,以及社會也感到譁然。

其實,一般常識都知道部長是政務官,不是事業,也不是職業,而是志業,也就是要有能力或專業與品德操守俱佳的社會賢達,才能擔此重任,而不是一般所謂自由業之說可以比喻的。面對各方議論,陳時中隨後發布聲明澄清,「自由業」被連到政務官職務是誤解,他是要說明從事的職務是没有任期,在當政務官前是自由業(牙醫),當政務官是長官需要任命,基本上是沒有任期。

上述陳時中的自由業說明與澄清,其實凸顯了他對政務官任務的不瞭解,把牙醫的自由業拿來接到政務官的無任期來混為一談的說法,更顯得陳的識淺與寡聞之糗。這樣的人若是選上台北市長,恐遭孤陋寡聞與常識淺薄之譏,有識的台北市民心中的那把尺應該已經丈量好了,不會輕易地投出失準的一票。

總之,從上述時間、責任、講話等三方面來看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是否得宜,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人們,不對的時間不能做不得宜的事,以免誤人誤己;不對的責任不應該徒耗心力去追求,以免虛功耗真神;不對的話,不宜在任何場合脫口而出,以免貽笑大方。此三不對,陳時中允宜三思而知所進退,以維尊嚴。(作者為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中華兩岸與戰略研究協會籌備處發起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陳時中 #參選台北市長 #責任 #政務官 #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