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結合基隆在地師生團隊,針對海廢與微塑膠問題進行科學探究,過程中發現有許多塑膠碎片、漁網漂流在海上,其中廢棄漁網上頭更卡著石斑魚、螃蟹等生物,畫面令人震撼,海科館表示,海廢與微塑膠問題,若非親身經歷,很難體會其影響,盼受到重視。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為喚起台灣年輕一代對海洋廢棄物與微塑膠議題的重視,這次海廢調查配合在地師生,使用台灣少見的設備「蝠魟拖網」進行調查,是目前國際進行水體塑膠調查的通用方式,讓學生了解基隆周遭海域海洋廢棄物的汙染程度,以及離岸距離是否造成海水中塑膠碎片數量上的差異。
海科館指出,在調查過程中,有許多不屬於大自然產物的垃圾漂浮在海面上,例如,兒童鞋、櫃子、保麗龍箱以及數量眾多的塑膠碎片與瓶蓋等,8月調查時,更在海面看到巨大的飄浮廢棄漁網,將漁網拖上調查船後,發現石斑魚、螃蟹等海洋生物遭纏繞,有的正在拼命掙扎,有的早已是冰冷屍體,畫面相當震撼。
海科館長陳素芬說,海洋廢棄物是近幾年熱門話題,若非親身經歷,很難體會海廢對生物造成的影響,呼籲民眾從生活中落實垃圾不落地、做好垃圾分類,以及把減塑融入生活中,帶給自己及下一代乾淨的大自然和海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