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33年、仿羅馬式建築的新竹市北門國小「同心堂」,其於日據時期是集會講堂,2020年北門國小獲選「教育部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讓同心堂變身「校園小藝廊」,未來可做展覽、表演,甚至體育課程等多元使用,一掃原先的陰森印象。
教育處表示,北門國小同心堂原空間設備老舊,動線不佳,整個空間極為陰暗冷清,該空間去年從全台260所學校中獲選,成為有全國25所校園參與的「教育部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由設計團隊黑生起司進駐設計,共投入205萬,重新改造同心堂。
市長林智堅今天特別到北門國小造訪全新的同心堂,並與學童一起上體能課,跑跳體驗全新空間。他說,改造後的同心堂有5大亮點,包括空間以Tiffany藍為主色調,搭配米、白、灰,照明以跳躍式排列讓學校可以彈性運用於表演、展覽。
第2是磨石子地板上「北門校徽」被特別保留下來,調整了外框的色彩使其融入新設計,也更凸顯校徽承載的歷史精神。
第3是將原先80公分高的講台下降成為圓形階梯小舞台,舞台上下零距離,盼打破孩子上台緊張感也提高表演意願。第4是運用減法設計,創造更多收納空間,除了舞台兩側可收納,還有作品展示櫃也設計成有座位與輪子推動,更加方便。
最後則是舞台後方5個圓形燈具,背後過去是日據時期放置教育敕令的「奉安櫃」,每於集會時要拿出宣讀,設計團隊透過圓框意象,希望保存歷史意義,讓孩子可以透過雙眼探索,也象徵看到過去、迎向未來。
教育處代理處長沈靜濤表示,設計師黑生起司此次以「校園博物館」為概念,將同心堂打造為「兒童探索基地」,透過視覺符號以兒童將手圈手,在眼前窺探的意象應用在設計元素中,並以高明度的色彩刺激兒童的視覺體驗,規畫多功能使用的舞台,滿足空間中不同的使用情境,營造豐富有趣的探索氛圍。
北門國小校長賴雲鵬則指出,以前的同心堂光線昏暗,舞台設計太高,學生使用上很不方便,反而常被租借當辦桌場地或做儲物空間,現在空間完全脫胎換骨,學生的藝能表演課程又多了一新去處,是學校的一大福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