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釋出後,國內外群眾相繼試測與施打,台媒過度強化新加坡某醫師論及的施打後遺症,電子媒體則報導,有男大生自願測試疫苗,遭親友批評「瘋了」。一名新聞系大學教授認為,如此報導以偏概全,無助於防疫,盼媒體勿強化零星副作用案例,以免造成社會集體恐慌,才能正面協助疫情管控工作。
國內有媒體報導,記者作為國產疫苗人體試驗者,即便個人施打後,未出現不適情況,內文卻過於強調新加坡某醫師提到的注射後遺症,甚至提到有人接種第一劑後,手臂刺痛宛如刀割,注射處還嚴重瘀腫,打完第二劑後,竟更為刺痛難耐,更得服用止痛藥。國內某電視新聞台也以獨家方式呈現,一名男大生自願施打測試的新冠疫苗,卻被身邊親友強力批評與質疑。
一名同樣參與國產疫苗人體試驗的新聞系大學教授透露,他透過朋友介紹,主動參與高端新冠疫苗臨床實驗,近日已完成第一劑疫苗施打,注射後,僅只手臂施打處有些微腫脹感,並未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
論及疫苗施打過程,該名教授指出,日前參加疫苗人體實驗說明會,由專家群解釋相關過程,並填寫同意書,還安排醫師逐一對志願參加者諮詢密談,之後再前往指定院所體檢,檢查項目包含身高、體重、血壓、抽血、心電圖,花費3個小時。
他說:「總之,目前的身體感覺就跟接種流感疫苗一樣,注射處當天回去就看不到痕跡,無紅腫、無硬塊、沒發燒、沒倦怠、也沒腹瀉,只有注射處用力按壓,會有酸痛感。」
他也強調,自己並非敏感體質,「我的體質尚可,因平日有運動習慣,也定期捐血30年,過去接種疫苗未曾不適,對蛋白質也不會過敏,這點很重要。」
對於外界謠傳,參與人體試驗施打疫苗,可領取高額施測費用,該名教授則說,共領取新台幣1萬3500元,包含首度體檢費用1000元,還有5次回診費用,單次2500元,其中2000元為交通費,500元是營養費。
他指出,施打的指定院所對施打過程把關十分縝密,第一劑注射的前置作業,便耗時近4小時,回家後還要認真填寫日誌卡,紀錄身體狀況,「如果說為了錢打疫苗,用時間來算,不一定划得來,更何況也可能遇上接種後的不適副作用,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所以並不好賺。」
被問及為何主動參與疫苗試驗,他強調實屬公益之舉,只想為了防疫略盡一己棉薄心力,身邊親友與學生知道後,對他的行為都表達肯定支持,「總是要有人出來當志願者,否則無人參與疫苗臨床實驗,要如何防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