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指出,台南30歲林姓婦人日前接獲來電顯示開頭出現「+」字號電話,對方自稱某網購平台App的客服,稱林婦數月前有購買冷凍食品鮭魚片,謊稱平台人員不慎將訂單輸入成團購選項,明日銀行會再多扣一筆金額,稍後會有銀行客服指示如何取消訂單,接著一位自稱玉山銀行的客服來電,教導她如何取消訂單,婦人聽從指示,陸續以網銀匯了5筆到不同銀行帳戶,總計新台幣15餘萬元後,才驚覺遭詐,趕緊報案。
警方表示,另名60歲戴姓退休人員則曾於今年1月在網路賣場購買1隻鱘龍魚,當日即接獲自稱賣場客服來電告知,因系統設定錯誤被勾選到須一次團購10隻鱘龍魚選項,但有77折優惠,戴女覺得家中人數不多想取消訂單,接著卻接獲假冒銀行人員來電,宣稱一定要在當日24時前取消,要求依指示前往ATM操作才能解除扣款,戴女依指示前往ATM操作後發現帳戶餘額變少,才知道自己遭詐,損失2萬9987元。
刑事局預防科表示,許多民眾都會在網路購買生鮮食物或民生用品,使用各種電子商務服務,一定要建立個資可能外洩的風險觀念,接到陌生電話時,切勿因為對方說得出自己過往交易資料就輕信對方身分。
另外,聽到「操作ATM」、「誤設為團購訂單」、「誤設為批發商」、「誤設為重複訂購」、「誤設為付費會員」、「駭客盜刷信用卡訂購多筆商品」等詐騙關鍵字就要提高警覺,應牢記ATM沒有任何解除扣款或設定功能,陌生人打電話要求操作ATM絕對就是詐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