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自2019年推動交通智慧號誌,減少車輛停等時間,至今已有32處完成架設,號誌在疫情間也立下大功,無論車潮一夕驟減或突然增高,都能即時調整燈號秒數,北市交通局評估今年底可完成73處,明年則可完成106處,未來將針對關鍵路口、區域範圍進行2階段擴大建置,完成建置1480處的目標。
北市智慧號誌分為「動態號誌」與「感應性號誌」,前者因應部分路口流量變化大,定時號誌紓解效果差,若在幹道路網上裝設動態號誌,即可即時監控流量及停等車隊,立即動態調整路口紅綠燈,提高行車效率、縮短尖峰時間。後者則出現於幹、支道路口,支道若有人車,AI系統才會開綠燈,避免幹道空等紅燈。
據統計,建置智慧燈號後,車輛停等時間減少最高達16%,民眾也給予好評。北市交控中心主任王耀鐸也說,疫情期間由於車輛增減快速,不如往常固定,但透過智慧燈號的運算,也能維持道路通行順暢,相較起定時號誌或人工計算更有效率。
「除參考國外經驗外,還須納入台灣本土特色。」王耀鐸表示,北市機車族眾多,若使用AI系統計算車流,卻未納入機車數據,算出來的數值和秒數就會有落差。今年預計在中山北路五段、劍潭路周遭路口增設,今年有望完成73處設置,明年底則為106處。
此外,王耀鐸指出,未來將分期分年建置智慧型燈號,原則上以關鍵路口先行。第一階段為2023到2026年,會針對關鍵路口如忠孝西路、復興北路及南京東路等12個路段,建置470處智慧號誌,預計能改善路口延遲達15%。
王說,第二階段則預計在2026年展開,預計在34條幹道所延伸出904處支道,並切分為11個區域性範圍,此階段將持續建置1374個智慧型號誌,讓主、次幹道的通行時間降低5到10%,屆時預計全市將達1480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