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研擬推動紓困方案發行5倍振興券來振興經濟,行政院長蘇貞昌直言,「去年花了五百多億做三倍券,創造上千億效益」,這讓名醫沈政男驚訝,這說法實在吹牛又膨風,沈正男指出,經濟部提出千億效益的理由,在他看來根本難以看出三倍券創造千億效益,「怎麼會傻到你給我五毛,我卻花一元?」。
沈政男11日在臉書PO文指出,蔡政府準備發五倍券,理由是「去年花了五百多億做三倍券,創造上千億效益」,他認為,政府會這麼估算,有兩個依據,一是去年數位三倍券使用者,每人平均消費五千多元,因此推估到所有使用者,連紙本使用者一起算,加起來總共上千億。
但這也讓他發現一件怪事,數位三倍券是刷卡,一不小心就會刷超過,但使用紙本的人會這樣嗎?是不是算好面額三千元的商品,超出的零頭多花一些現金,豈會自己又貼了三千元現鈔去買東西?顯然,用數位三倍券去推估紙本三倍券使用者的消費行為,並不合理。更何況,即使是數位使用者,當場多花了兩千多元買這買那,怎知只是把下個月要買的,趁現在要刷三倍券,順便買一買?
沈政男表示,這些狀況,去年大家都講過了,也就是有人以為民眾因為三倍券而多花費,其實只是排擠了其他消費,本來要拿現金買日用品,改成用三倍券。上述這點,已有經濟學家提出批判,但更讓他覺得奇怪的事,經濟部另一個「千億效益」的理由是,「2020年8月-11月的零售業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可見在7月開始發放的三倍券發揮效益」,他建議大家應該去看看,2019年8月-11月的零售業銷售額,是不是歷史新高?2018與2017,甚至更往前,是不是也是歷史新高。多看幾年就會發現,每年幾乎都是歷史新高啦,因為零售業幾乎每年銷售額都是正成長。更何況,2020年因為上半年疫情,大家在家忍著不消費,解封以後當然會有報復性消費,未必跟三倍券有關。證據:2020全年的零售業銷售額是負成長(不含汽機車)。
沈政男總結表示,從研究方法來看,根本難以看出三倍券創造千億效益。事實上這類刺激成長的手段,政府給大家一元,頂多就是增加大家消費零點幾元,怎麼會傻到你給我五毛,我卻花一元?如果這麼好用,也不需要什麼減稅政策、利率工具,每年都發五倍券、七倍券,台灣經濟成長就頂呱呱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