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二結火車站旁的「二結農會穀倉」因見證了蘭陽平原百年的稻米文化,極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經縣府列為縣定古蹟並改為「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穀倉雖在2007年修復完工,但這棟老舊的建物又陸續出現局部漏水劣化情形,經宜蘭縣政府爭取並獲得中央經費補助,在去年再度啟動修繕工
程,針對屋頂、牆面修復、木構件檢修及蟲蟻防治,修復工程在上個月全部完工,縣長林姿妙20日也特別親自視察修繕成果,並歡迎大家到訪這座百年穀倉,探索瞭解蘭陽平原百年來的米食文化與農村生活。
縣府表示,縣定古蹟「二結農會穀倉」始建於1928年的日據時期,1935年增建儲穀倉庫及碾米工場,肩負大二結地區稻穀集存、碾製、轉運及販售等重要功能,地方居民稱其為「二結穀倉」或「穀倉」,是宜蘭縣日據時期唯一保存至今的農會穀倉空間,其建物保留日式擬洋風的建築特色,空間
配置見證了當年農業的生產方式,深具歷史與建築價值,宜蘭縣政府在1998年公告為縣定古蹟,並啟動修復再利用計畫,逐步型塑為稻米文化展示之藝文空間。
縣長林姿妙在視察修繕工程時表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長年推動在地社區營造、文化保存動能,縣府委託基金會活化經營為「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延續「農會穀倉」的產業文化意義,讓保留至今的木製碾米機、鼓風機及儲穀倉庫等空間物件,透過活化展示、導覽解說與教育課程推動,帶領民眾瞭解蘭陽平原百年以來特有的稻農文化,更在2017年獲得文化部第4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保存貢獻類的殊榮。
但因為二結穀倉的建物年代已久,建築體出現局部漏水、劣化情形,縣府在年研提修繕計畫爭取並獲得中央經費補助266萬元,執行穀倉屋頂、牆面及木構造檢修與蟲蟻防治,完成修復後的二結穀倉將可再現歷史風華與農村記憶,並肯定大二結文化基金會延續社造活力,持續挹注文化資產保存之
動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