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新社年產1億菇包,為促進菇類產業交流,新社區農會24日舉辦全國唯一的香菇評鑑,16班菇類產銷班從323名菇農中,推薦30組「特菇」晉級決選,競爭相當激烈。最後由林銘達榮獲冠軍,贏得「菇王」美名,無論外觀、香氣、色澤及口感等感官項目評比,均獲評審一致肯定。
台中市第12屆「菇城囍事遇菇幸福」香菇評鑑受疫情影響,採線上直播及全程錄影方式舉辦。16班菇類產銷班日前進行內部初選,推薦組「特菇」晉級決選,由農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呂昀陞、台中市農業局作物生產科股長趙景煌及台灣菇類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宗明評選。
評審團針對透過外觀、重量、厚度、香氣、色澤及口感等項目進行評比,最後由林銘達勇奪冠軍,榮登2021年菇王,亞軍為劉嘉琪、高昭明,季軍為吳鎮安、劉明均、劉進賜,佳作有高清輝等4人,優良選出黃銘華等5人。
農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呂昀陞表示,比賽菇限定新社生產的黑早冬菇,往年在端午節前舉辦,今年因疫情延後,共30組達到「特菇」標準。今年冬菇生長期遇到乾旱,大氣環境濕度不利菇類生長,菇農相當辛苦,發揮優良栽培管理技術,品質維持往年水準,實屬不易。
新社區農會表示,香菇分為大、大中、小中、鈕釦等四級,比賽菇須達大菇以上的「特菇」標準,也就是重量8公克以上,厚度至少2公分,菇傘直徑8至10公分,往年進入決選的件數約40件左右,今年氣候不利菇類生長,送件的香菇普遍偏小,僅30組達到比賽菇規格。
農業局表示,新社香菇栽培面積約241公頃,產量2393公噸,高居全台之冠,共有16班菇類產銷班,班員數達323人。香菇屬於低溫型菌類,出菇需要低溫刺激生長,成長環境還要維持陰涼通風,因此氣候溫和、日夜溫差相差10度的中部低海拔山區是栽植首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