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今年3月喊出IDM2.0戰略政策,重返晶圓代工業務,並正名數字製程,並積極與客戶爭取合作機會、向美國政府爭取補助,企圖在2025年之前技術趕上台積電與三星電子,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7日宣布,將在歐洲投入800億歐元(950億美元)建置新廠,擴充在當地的晶片產能。不過,外媒認為,若能否爭取到更多的半導體生產設備,更是追上競爭對手的關鍵。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英特爾周二宣布,預計在未來10年投入950億美元,提高在歐洲的晶片製造能力。英特爾目前在愛爾蘭已經有一座大型晶圓廠,表示計畫在歐洲在興建2座晶圓廠,但選址尚未揭露。愛爾蘭的晶圓廠有一部分用來生產車用晶片,目前該領域的晶片仍面臨嚴重不足的情況。

目前晶圓代工領域霸主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量產能力以及技術上遠遠超越英特爾,並協助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的競爭對手AMD代工生產產品,以及協助蘋果、亞馬遜、Google設計自己的處理器,威脅英特爾在該領域的優勢。

英特爾7月公布新的製程與封裝創新藍圖規劃,很大程度取決於能否從獨家供應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荷蘭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拿到EUV機台,Pat Gelsinger在當時宣揚2家公司之間長期關係,並補充說明,只要最新的EUV機台到手,英特爾會立刻採用。

然而,目前除了英特爾之外,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美光都在排隊拿貨,因為這是保持先進製程技術的關鍵半導體生產設備,英特爾就說明,先進製程預計推進到4奈米製程,導入高數值孔徑(High NA)EUV微影技術,這也是ASML新一代半導體生產設備,預計2025年將採用這系列尚未得到驗證的工具。

Semiconductor Advisors的Robert Maire報告揭露,如果英特爾可以搶先採用這些工具,可能是在摩爾定律的競賽當中,有機會超車台積電的好機會。

報導認為,實現該目標的成本不會太低,ASML目前也在提高產能,計畫在明年生產55套EUV微影設備,2023年的產量將超過60套,今年資本支出來到12億美元,較2018年翻倍。FactSet數據顯示,英特爾未來3年將投入200億美元,台積電則是未來3年投入1000億美元,憑藉在該行業的領先地位,研發所面臨的風險低於英特爾。

也就是說,英特爾想要重奪晶圓代工領域領先地位,就必須採取大膽的行動,在歐洲的投資關鍵性不只一個方面。

文章來源:WSJ
#台積電 #數字 #英特爾 #億美 #歐洲